孩子调皮“屡教不改” 试试这三个办法
安徽爱之桥婚恋中心
“老顽童”养生之道 不爱计较家长里短
四步摆脱慢性疼痛
爱挑人毛病
下一篇4 2019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孩子调皮“屡教不改” 试试这三个办法

 

爬书柜、用蜡笔在墙上乱画……生活中,面对孩子出现的调皮、犯错行为,家长们不仅感到无奈,还经常“束手无策”。对此,专家表示,家长应该从孩子自身角度出发,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

□ 朱丽云 周先荣 记者 马冰璐

娃太调皮,“屡教不改”真无奈

提起5岁的女儿童童,家住合肥市沁心湖社区的罗女士头疼不已,“爬书柜、在墙上乱涂乱画、掐花捏草……实在是太调皮了,说她几句还生气,或者讨巧卖乖,让你不忍心再责备她。”

罗女士说,对此自己真的很无奈,“今天教育完,明天她就忘了,真是屡教不改,我总是暗自劝自己,别急别燥,现在她还小,等以后长大了就会懂事听话的。”

和罗女士有着同样烦恼的家长有不少,丁女士说,7岁的儿子在学校非常调皮,自己经常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每次说他,他就说会改,可没几天又故态复萌。”为此,她还特地前往五里墩街道文明办开设的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寻求建议。

孩子犯错后,家长可以这么做

面对孩子出现的调皮、犯错行为,家长该怎么教育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给出了如下建议:

建议一:按年龄段纠正孩子犯的错

周金妹认为,3~7岁的孩子如果犯了错误,家长应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3~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懵懂阶段,这时他们犯的错,大部分要么是父母的误解,要么是孩子的无心之举,或者是孩子发脾气的冲动行为;不管是哪一种,都需要父母以宽容之心、平和态度来对待,在孩子情绪平静后再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在对话的过程中,父母不要一开始就说孩子做错了,而是要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不对,希望下次改好。

5~7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情感和分辨力,因此,周金妹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预防为先,奖罚为辅,即事先和孩子进行沟通,并制定一些规则和约定。在执行这些规则和约定时,家长的态度要温和而坚定。如果孩子违反了约定,则要按约定的内容来处理,不能轻易网开一面。

建议二:批评孩子时不要旧事重提

如果孩子非常调皮,成了大家眼中的“熊孩子”,又该怎么教育呢?

周金妹说,对于“熊孩子”,一些家长会采取比较粗暴的方式,比如呵斥、适当的体罚等。她个人不太提倡这种方式,因为家长这种粗暴的行为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但如果家长实在要采取这种方式,则需要注意做好体罚后,对孩子的安抚工作。比如要根据孩子的犯错行为和方式,和孩子进行总结,陪伴在其身边,共同分析事件的严重性,家长需要解释为何惩罚孩子的原因等。

周金妹指出,不管家长用何种方式来管教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保有孩子的自尊心。此外,当孩子下次再犯错时,家长应当就事论事对孩子提出批评,而不是再旧事重提,这会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二次伤害。

建议三:给孩子理解和成长的空间

周金妹指出,幼儿时期,孩子所产生的错误大多都是无心的,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给他们一些成长空间。幼儿时期的孩子对于家庭活动的参与度比较高,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兴趣。比如家里来客人时,孩子看见父母招待客人,也会想要参与进去,其所表现出的行为是拿出自己的玩具在客厅玩,或者主动学着给客人端茶送水,但这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孩子往往会犯错,这时,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而不是为了招呼客人,直接将孩子赶回房间或者进行粗暴式批评。

周金妹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尽量耐心,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要因为孩子的举动,让自己丧失了理智。有些父母明明知道自己不应该粗暴对待孩子,但就是在情绪上控制不住,这是父母自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造成的,她建议该类父母应该先自我学习正确的人性教育观,先成为一个善于控制情绪的人,才能给孩子做榜样,做出正确的引导。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