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订单赔500元 倒逼外卖业规范经营
非常道
“三无”短期工,凸显权益保障短板
对“拉五保户住院” 要依法“诊治”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9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取消订单赔500元 倒逼外卖业规范经营

□ 史洪举
 

去年底,周先生在饿了么订购真功夫餐点,11:08短信提示外卖已送出,11:38短信告知订单因配送问题被取消。今年1月,周先生起诉饿了么欺诈消费者,要求赔付500元。饿了么辩称系真功夫公司作出取消行为,应由其承担相应责任。5月1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判决,饿了么作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存在提供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作为配送服务提供者存在隐瞒可能影响交易的重要信息的行为,构成欺诈,支持原告诉求。(5月21日《中国消费者报》)

普通网购中,延迟配送并不会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也不影响商品质量。而餐饮外卖领域则不同,延迟配送无疑将影响餐品的口感和质量,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体验。无故取消订单则构成根本违约,导致消费者“无饭可吃”,给其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如果是多人团购或者选购工作餐,超时配送和取消订单更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让消费者蒙受重大损失。

从这方面来讲,及时配送、不得无故取消订单作为外卖行业的核心服务内容和服务准则,必须被不折不扣地执行。要知道,消费者选择外卖,就是想及时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餐饮服务,如果不能满足这一条件,外卖行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能否及时配送,应成为影响交易的重要信息,为消费者所及时知悉。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真情知悉权和自由选择权。经营者隐瞒真相或者虚构事实的,构成欺诈,将承担退一赔三且不低于500元的赔偿。而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履行期限和方式、风险警示等,自然属于关键信息,经营者理当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长远来看,这样的判罚规则应成为该行业的惯常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倒逼作用,让外卖行业更加注重消费者权益,重视消费者诉求,不无故超时配送,不随意取消订单。进而改变消费者与商家博弈中的弱势地位,不被无故欺诈、宰割却无处伸张。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