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3岁看大,7岁看老。3~6岁是孩子性格塑造的最重要阶段。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吐槽”自家宝宝害羞、脾气坏、不合群等。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开朗、乐观、善交际的“三好宝宝”呢?一起来听听心理专家支的招吧! □ 陈红 周先荣 记者 马冰璐
害羞:父母应传授和引导方法
在家时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见了外人,孩子像变了个人……“3岁多的儿子太害羞了,真让人忧心。”为了帮儿子变得“落落大方”,家住合肥市王卫社区的吴女士隔三差五便去社区党委、关工委开设的“未成年人心理课堂”听课,希望找到好方法。
“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表示,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孩子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并需要了解在公众面前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都需要身经百战的父母去传授和引导。”
坏脾气:转移、排解怒气
“4岁的女儿常常大发脾气,只要她不愿意、不开心,就会赖在地上,大哭大闹,真让人头疼。”因为女儿的坏脾气,家住合肥市五里墩街道的郭女士备感苦恼,“哄劝、呵斥……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可收效甚微。”
周金妹表示,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家长需要对孩子传达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被接受的。当孩子十分愤怒时,家长可以采用“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方式转移、排解孩子的怒气。
“我不行”:应多表扬孩子的努力
“我不行”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的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为此,不少家长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可孩子仍是将“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挂在嘴边。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周金妹认为,自信心是从经历中获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养孩子自信心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多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当下的某个结果,不要说“你今天表现很好”,而是说“因为今天你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课不乱跑,所以我要表扬你”。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视他们努力的过程,能使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困难。
不合群:尽量多带孩子外出玩耍
有些孩子很容易与其他孩子发生冲突,不断地“故意”惹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加入游戏。
周金妹表示,和大人一样,儿童也不喜欢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坏性的行为,他们不喜欢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孩子玩。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影响。父母在人际交往上的积极健康的正确示范,是孩子开启“健康社交”的前提。如果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难,一定需要家长帮助和支持。“家长应尽量多带孩子外出玩耍,和别的孩子相处的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社交技巧’。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最好能做到不要插手孩子间的争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孩子将会获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