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到融入 看见希望之光
课间休息的铃声响了,四年级的蜗蜗和同学一起走出教室,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夺目的笑容。因为患有侏儒症,蜗蜗的个头永远比同龄人矮很多,她和妈妈曾自卑过、害怕过、退缩过,担心会因身高而被人看不起。然而,这几年在学校与普通儿童共同的学习生活,不仅消除了蜗蜗内心深处的敏感,也点燃了她心中的正能量。今天的蜗蜗品学兼优,积极向上,带动着身边的同学朝着梦想和目标努力前进,是全班同学心目中的好榜样。在蜗蜗的妈妈看来,蜗蜗很幸运,能够进入钢铁新村小学接受全纳教育。四年来,蜗蜗变化很大,不仅成绩优秀,写得一手好字,活泼开朗的她还担任了学校的广播员,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庐阳区讲故事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智力障碍儿童悠悠在六年级随班就读。六年来,悠悠能在教室认真听课,喜爱唱歌跳舞,语言、记忆力等相关能力有所提高,和同学相处融洽……这些变化让人欣喜。
四年级的晓语患有脑瘫,导致四肢功能不健全,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但这并没有让她退却,而是越来越坚强。如今,她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洒满阳光的教室里学习,一天天地阳光、自信、硬朗起来,晓宇父亲的脸上也不时露出一丝笑容。她的家人和老师们相信,晓语会变得越来越好,也会走得更远。
做专业“领路人” 撑起爱的天空
这些年,钢铁新村小学陆续接收了一些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此外,针对辖区内因身体原因未入学的重度残疾儿童,钢铁新村小学还实施送教上门服务,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
“我们只是创造一个平等、博爱、融合的氛围,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通向更广阔的天地。”在校长徐年乐看来,教育从不以种族、性别来划分学生,同样也不能以残障与否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特殊儿童可以在一个尽可能融合、更接近常态的环境中接受教育,随班就读有利于特殊孩子的成长,他们的心理、身体能力发展都有提高。
对学校而言,让特殊儿童到普通学校接受融合教育,不是简单地把他们放在教室就行了,学校必须有对教师、家长、学生的支持系统,建立让特殊儿童充分适应、融入的人文环境。徐年乐表示,要当好特殊儿童的“领路人”,仅凭借耐心和爱心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要具备专业素养。为了给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多支持,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支持,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一系列特殊儿童教育的专业知识,从而运用培训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帮助孩子,让特殊儿童能接受情绪调整、心理辅导等指导。学校还编印了《关爱手册》,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持续不断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记录下他们的改变和存在问题,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总结、一次反思和一次调整,有效提升特殊学生随班就读质量。
考虑到这些特殊儿童的家庭往往并不宽裕,为了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钢铁新村小学对特殊儿童的各种费用进行减免。这些暖心举措,让家长感慨万千。晓语父亲白天要照顾女儿,晚上还要打工维持家庭生计,压力特别大。为了减少他接送孩子的疲劳,学校为这对父女免费提供了爱心午餐,他们中午可以不用来回跑。爱心午餐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援助,更是一个信念、一份生活的勇气、一份前进的动力。
尽心尽力 温暖“折翼天使”
由于身体或者心智上的不健全,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常常需要教师在课外对其进行专门辅导。对教师而言,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付出更多关爱。因为脑瘫的原因,四年级的晓语写字不方便,别人写了半行字,她只能写一个字。每次上课,许晓丽老师就抽空帮她抄笔记,以便她课后复习,不影响学习进度。
俞华伟老师曾经在课堂上批评听障孩子安安不认真听讲,总是用手摆弄自己的后脑勺。在得知那是因为安安的助听器没电了,是自己错怪了孩子之后,俞华伟要求自己再多一份细心。从那以后,俞华伟上课的时候总是会想着离他近一些,让孩子能听得更清楚一些。
8岁的康康转学前被诊断为“被试不合作,注意力不集中”。回忆起康康转学第一次进班,班主任王倩历历在目。“当时康康低着头、不做声,一个劲地往爸爸的身后躲,面对陌生人很抗拒,不愿意进班上课。”王倩也很着急,但面对这个特殊的孩子,王倩告诉自己要有耐心,只有去理解、接纳他的特点,真正了解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引导。王倩蹲下身来,伸出自己的手,耐心地陪着康康,让他感受到安全和信任。从最初的抗拒到愿意进班上课,还拉起老师的手,主动问候“老师好”,王倩当时非常激动。看到康康喜欢读绘本和写字,王倩心想,也许这就是帮助他进步的一种方式。王倩从他的兴趣出发,指导康康妈妈陪伴孩子读绘本,配合书法老师一起教康康练字,还为康康设计了积分表,根据积分表的要求自己给自己打分。“宝贝儿,做得真棒!”看到康康的进步,王倩及时送上爱的鼓励。这温馨的体验和愉悦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着康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如今,康康完全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爱学习、爱看书,沟通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结交了不少小伙伴,集体荣誉感强烈的他还承担了照顾班级绿植的任务。自从转入到钢铁新村小学后,康康的转变让父母备感欣喜。
还有顾颖、杭庆春等老师,全体教师倾注着爱心,用心守护着这些“迟开的花朵”,给予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和一点一滴的发展,她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老师们感慨地说,“其实孩子们也有丰富的感情,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照顾,他们一定会给你更大的回馈。”
普通和特殊 两束光照见彼此
全纳教育改变的不仅是特殊儿童,也让班上的其他学生有了改变。在钢铁新村小学,全体教师坚持“人人相互尊重”的融合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接纳彼此差异,在彼此身上找到亮点。在全体师生看来,这个世界上的人各有不同,就像有人声音高有人声音低一样。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有关爱有鼓励,有表扬也有批评,老师不强调“普通”和“特殊”。
通过包容、接纳特殊儿童,普通儿童也能从小培养友爱、善良的品质,全纳教育对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的成长效果是共赢的。孩子之间自然而然的相处,每一个特殊孩子身边,都有许多“普通”朋友。不论是特殊孩子还是普通孩子,遇到困难,在需要帮助时,大家都会去帮一把。
“我很感激班级有这个坚强乐观、阳光可爱的女孩,大家争相帮助蜗蜗,搀扶她上下楼梯,帮她背书包……同学们变得更有爱心和耐心了,也懂得关心和理解别人。”蜗蜗的班主任杭庆春欣慰地表示,蜗蜗从同学身上找到了友爱,全班学生也从蜗蜗那儿学到了坚强,“就像两束光照见彼此”。当这些孩子不分你我,并肩站在一起时,是包容精神最好的证明,更是全纳和融合的真正意义。
□ 编后语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地刚发芽。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阿嘻阿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现在上来干什么?阿黄阿黄鹂儿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这是小个子蜗蜗喜欢哼唱的一首歌,这个坚强的女孩鼓励自己“喜欢就去努力”。这些“折翼天使”坚强乐观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认识他们的人,我们坚信,“他们总有闪闪发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