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知识产权正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即将到来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检察机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情况,并公布了14件典型案例。 □ 据新华社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去年批捕3306件5627人
最高检数据统计,2018年,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同比均上升31.7%;提起公诉4458件8325人,同比分别上升21.3%和22.3%。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在发布会上说,此类犯罪侵权人通过仿冒、盗版、窃取等手段,减省了研发成本、规避了培育市场、建立商誉的漫长周期,以低成本产品挤占市场份额,攫取高额利润,对守法企业和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带来巨大冲击。而且违法犯罪行为一旦蔓延,或者对此类违法犯罪处置不当,会导致不法分子纷纷效仿,假冒、抄袭、复制等行为充斥市场,整个社会都将逐渐失去创新活力,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创新能力。
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批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加大惩治力度。
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出四个特点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四检察厅厅长郑新俭介绍,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利用互联网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数量快速增长,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销售渠道由原来传统的实体店面、固定场所向利用互联网销售等新型渠道发展,侵权作品也多以网络方式传播。
二是案件呈现生产、物流、销售环节分离、上下线延长、受害人分布广及数额认定复杂等特点,查办难度增大。
三是侵犯商标权犯罪案件占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90%以上,涉及烟酒、食品、服帽、化妆品、数码产品等多个领域。
四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分工日趋细化,隐蔽性越来越强。
网络侵权盗版犯罪不断增多
据刘太宗介绍,近几年来,互联网文学、音乐、影视、游戏、动漫、软件等领域网络侵权盗版犯罪不断增多。此类犯罪具有隐蔽性、跨地域性等特征,有的甚至将服务器设在境外,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也不易被确认,原始证据容易灭失,犯罪行为不断花样翻新,带来一系列法律适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