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入行三十年来笔耕不辍,凭借《激情辩护》《上学路上》《中国地》《红高粱》等作品多次荣获华表奖、飞天奖、金鸡奖、白玉兰奖的著名编剧赵冬苓为观众带来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近日,由赵冬苓编剧的《因法之名》正在北京卫视播出,她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创作《因法之名》背后的故事。
“因法之名,顾名思义,就是以法律的名义。”与赵冬苓的访谈始于对剧名的探讨,说起来还要追溯到她最爱的那部北爱尔兰电影《因父之名》,也正是这部同是平反冤案题材的电影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启发。有人曾说法治题材是一个沙漠禁区,但她“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不愿在写作舒适圈里混日子,那样就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她毫不掩饰自己知难而进的决心,“大众题材可能更容易通过审核,但难过我自己心里的那一关,相比于温水煮蛙,我更愿意不断挑战自我去探索更有意义的题材。”最初制片方向赵冬苓提供了几个选题方向,其中“平反冤假错案”令她一见倾心:“刚接触这个题材时我就知道难写,但还是希望搏一搏,尽自己一份之力来记录中国法治的进步。”
多年的写作经验和实践使赵冬苓练就出文不加点的功夫,然而《因法之名》却成了她编剧生涯中的 “难产儿”,光故事大纲就反复雕琢十四遍,写到第六稿时就感到举步维艰。“写到一度怀疑自我,甚至感到绝望,真的走不下去了。” 回忆起那段灰暗的日子,仿佛每一幕都重现在她眼前,“当时连闭眼都是故事情节的反复设想与再否定,逢人我便会不由自主地去跟人家讲情节构思,询问他们对于大纲的意见。”但最终大家对于故事的肯定,也给予她极大的鼓励。
《因法之名》是国内首部平反冤假错案的影视作品,赵冬苓希望通过一个冤假错案的平反来表现中国法治进步的过程。“我愿意尽一己之力来记录中国法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