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素称 “淮右噤喉,江南唇齿”。积淀了以巢湖文化、三国故地、包公故里和淮军故乡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淮军-淮系集团人物众多,文化遗产更是星罗棋布,不胜枚举。这些宝贵的历史名人资源是合肥乃至安徽悠久历史的重要支撑,是一个地方丰厚文化底蕴的历史见证,更是“经营城市”的宝贵文化资源。
近年来,合肥市也十分重视名人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旅游开发工作,修缮和打造了一批文化景点。仅以“李鸿章当铺”为例,已经有数处予以修缮并对外开放,但由于对淮军文化资源没有进行普查,对这些当铺的历史和来历没有深入调研等,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李鸿章当铺”现在合肥就有三处:合肥市内在红星路有一处,巢湖市柘皋镇和烔炀镇各有一处。当然,合肥以外的芜湖市区、安庆市区、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镇、滁州市定远县、桐城市孔城镇也有“李鸿章当铺”。这些果真是李鸿章开的当铺吗?李鸿章为晚清重臣,军政外交大事无数,哪有时间开那么多当铺?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文史调研,弄清这些当铺、钱庄的历史沿革、店主和经营状况。
所谓典当,就是做抵押品估价生意的行业。旧时的典当行业,按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从大到小依次分为“典、当、质、押”。在抵押品上,“典”的对象级别最高,多是些金银珠宝、古玩字画和珍稀物件之类,它的估价也高些;“当”品的对象常常是些中高档生活日用品;而“质、押”面对的多是一般民众,常见的质押品是些衣料鞋帽、被褥家什以及少许祖传物品。
据初步考察,我们现在见到的所谓“李鸿章当铺”,有的是当铺,有的是钱庄,大多数是李鸿章兄弟及其子侄辈开办的,与李鸿章本人无关。如李鸿章四弟李蕴章在合肥及周边地区操办过不少当铺。李鸿章的三弟李鹤章的儿子李经羲长子李国松(1877-1950),营典当业致富,任过合肥商会会长,他在合肥及周边地区也开有不少当铺和钱庄。
过去,当铺和钱庄都是有堂号的,如:合肥“李鸿章当铺”在红星路177号商务厅(原省外贸生活区)、1890年李鸿章在合肥城南的马场巷与官盐巷之间(今合肥八中西侧的西市小公安分局一带)开设了一家规模庞大的“同兴号”,合肥人习惯称其为“新当铺”,为当年合肥地区最大的一家当铺。合肥市庐江县过去也有一个“李氏家族当铺”,那个是李鸿章侄子、李瀚章之子、庐江淮军名将吴长庆女婿李经钰开办的,堂号叫“李漱兰堂”,很文雅的一个名字。
据1936年出生的丁炳堃老人回忆:柘皋镇北闸老街解放前商号中李鸿章当铺名称叫“李府当铺”,而“李府”是李鸿章家族老宅的代称,当年常年居住李府的主人并不是李鸿章,而是李鸿章的兄弟,这个也不是李鸿章本人开办的。烔炀老街的当铺情况也差不多。因此,合肥的几处“李鸿章当铺”在没有弄清当铺产权和经营所有者的情况下,只能叫“李氏家族当铺”或“李鸿章家族当铺”。最近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柘皋老街和烔炀老街这两个当铺分别命名为“柘皋李氏当铺”和“烔炀李氏当铺”就比较科学。
晚清时期,安庆老城有名头的典号、当铺、钱庄就有七、八家。如“鼎新”“鼎和”“公裕”“永大”“人和”“恒丰”“同济”,其前面四家均为李鸿章家族资产,分别开设在北门城内正街、南门大二郎巷街、西门外正街和东门城内,偌大城厢的东、西、南、北都有李家典号。在安庆北正街的“鼎新”号当铺是李鸿章四弟李蕴章开办的,另一家“人和”号典当是淮军提督张达志投入白银两万两开办的。李经方在芜湖开有“源丰”“源成”“源庆”三座当铺,分别位于现芜湖新城区的下二街、长街和中长街。滁州市定远县的李鸿章当铺过去叫“信和典”,现在还有门面房三间,部分保留当年风格。这个当铺也是李鸿章家人开办的。按照仁义礼智信排列,最小的只能用“信”字,所以称为“信和典”。当时生意红火,其掌柜人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重修冶溪书院捐过款(见《重修冶溪书院碑记》)。当年借助李氏家族势力开设了不少当铺用于融资,并开发经营房地产行业。运漕李氏当铺为李鸿章四弟李蕴章所开,当时称“元和质”典当铺和“道隆”钱庄,二者是合署的。
因此,这些当铺不能都叫“李鸿章当铺”,即便个别少数是李鸿章开办,也有堂号,也不能直呼“李鸿章当铺”,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李鸿章的不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