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自己也日渐年老的缘故,对老人这一群体便多了关注。当然,对老人这一群体关注的岂止是我们自己,还有国家的好政策。
以前,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老人,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很少有娱乐活动,但现在不一样了。农村的老年人快乐着呢!您听那各种健身器材,“嘎呀嘎呀”发出的老年人锻炼时清脆悦耳声;广场上“蹦哒蹦哒”发出的老年人优雅健美的舞步声;还有那街头村尾司空见惯身着太极服肩背宝剑的大爷大妈们。在我老家农村小集镇,有一位75岁的黄奶奶,今年春节期间,带着一帮人,身着华丽古装,涂脂抹粉,领队在广场上表演精彩的古典旱船,演出赢得了众乡亲们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老年人应该快乐吗?答案是肯定的。老年人不容易,辛劳大半辈子,晚年理应快乐,也应享受快乐。然而同样是农村老年人,由于年代不同,有些老年人就不一定快乐,甚至遭罪。
在我小时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与快乐无缘。老家肥东流行一句俗话:八十岁老奶奶砍黄蒿,一天不砍一天没有烧。意思是一个人为了温饱,要劳累一生,即使到了晚年,也不能幸免。这就是对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实际上,为了能吃上一口饭,六七十岁老年人仍在田间劳作是普遍现象。老家还有一句俗话:穷争饿吵。婆媳关系本来就难处,加之贫困,雪上加霜,矛盾激化,只有开打。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中学毕业回乡务农。那年秋季,我所在的生产队有一对婆媳终于在田头当众打起来了。60多岁的婆婆与儿媳抱在一起,互揪头发,相互指责,各不相让,待众人好不容易将两人拉开后,地里丢下好几撮长发,两败俱伤。但是,相比生病的老年人,这些老人则又幸运多了。农村人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生病,生小病不看,生大病看不起,尤其老年人。可老年人犹如老化的机器腐朽的树木,生灾害病在所难免。
也许有人说,你那是在偏僻的农村,又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城市附近的农村就不会这样了。那我就告诉您吧,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在省城,单位一路之隔就是农村,有5个生产队,现为瑶海区城东街道柳荫塘社居委所辖,居住着数百户居民,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是我爱人的亲戚。1978年秋天的一天,我们拎着几盒糕点去看她,她家中无人,躺在床上,很是凄凉,据说身体有病,但又没有多少条件去看医生,于是只能这样躺着。几个月后,老人去世了。听说今年这个村落整体拆迁了,我心里安慰了不少,因为再不会有那样的老人出现了吧。
眼下,社会上的一切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好。不光在城市,在农村同样有各种健身器材,同样有许多老年人在跳广场舞,同样在湖河塘坝见到垂钓的老人们。在农村,能动的老年人享受幸福快乐,不能动的老人也毫不逊色。我母亲今年90岁了,年龄大了生活不能自理,她房间有空调、卫生间,吃饭有人喂,昼夜有人陪伴。逢年过节,乡镇社居委领导携带慰问品登门慰问,平日亲朋好友常来看望。
四十年后,农村老人们生活待遇为啥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我想,除了领导关心、子女孝心、乡邻爱心外,最重要的是,现在老人们拥有了快乐的源泉,这个快乐的源泉就是赶上了改革开放好时代。住房有保障,看病有医保,大病有救助,生活有补助,吃喝不愁,穿戴不忧,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这些对老年人来说,足够了。我们衷心祝福所有生活在新时代的老年人,健康长寿,永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