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错!错!保健品功能吹得天花乱坠 莫!莫!莫! 识别乱象理性食用防上当
2019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错!错!错!保健品功能吹得天花乱坠 莫!莫!莫! 识别乱象理性食用防上当

□ 记者 蔡富根/文 王恒/漫画
售价百余元的保健品成本仅一两元
自称降糖保健食品其实是加了西药成分
吃鱼油其实不如直接吃鱼
 

说起保健品的虚假宣传,人们自然联想到去年的“权健事件”和浙江特大制售假降糖保健食品案。“保健品”市场乱象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伤害,但同时也引发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拳打击整治。今年1月8日,13个部委联合部署“百日行动”,截至3月10日,结案案值已达到77.9亿元。本月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次发布公告,将对保健食品的部分保健功能声称表述进行调整或取消。如何正确认识保健品?如何识别保健品的虚假宣传?本期健康问诊将帮助你擦亮眼睛。  

举案例

平均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左右 “权健事件”暴露保健行业乱象

2018年12月25日,丁香医生发布文章称,权健这家靠天价保健鞋垫和负离子卫生巾起家的公司,在7000多家加盟火疗店的掩护下,花了14年,构建起一个年销售额接近200亿元的保健帝国。

事件曝光后,天津市人民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集团展开核查。

2019年1月7日,天津市公安机关对权健公司实际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

被曝光的权健背后,是乱象丛生的所谓保健品市场。有报告称,保健品的平均成本只占零售价格的10%左右,在低成本高利润的驱动下,保健行业野蛮生长。    

浙江侦破特大制售假降糖保健食品案售价百余元成本仅一两元,案值16亿元!

售价百余元一盒的降糖保健食品,成本其实不超过两元,开始服用时降糖“效果”很明显,是因为非法添加了格列本脲等西药成分,长期大量服用会损害肝、肾功能甚至死亡。

浙江台州警方去年侦破一起特大制售假降糖保健食品案,查证已售出有毒有害降糖保健食品4200余万盒,涉案金额高达16亿元。

谈真相

食品基本属性并无改变 别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  

当前,保健食品商标虚假标识行为严重。标签、外观包装图案与文字、使用说明书、宣传广告与其注册或备案的内容相差甚远,将保健功能肆意夸大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很多产品未标明使用人群与不使用人群,而扩大至适用所有年龄阶段人群,未标注“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心主任刘筠筠:一些保健食品声称有秘方,其成分是什么、疗效几何、副作用有多大,根本就是一个暗箱。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会长唐民皓: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必须经过注册或备案。目前,监管部门依法批准注册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7类,依法备案的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食品药品与犯罪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文远: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法律都禁止保健食品企业宣传具有疾病预防或者治疗的功能,宣传无论是明示还是暗示都是禁止的。基于保健食品的特别功能即人体机能调节功能,国家将其从食品中相对独立出来予以监管,只能说给予了更严格的监管,但其食品的基本属性并无发生改变。

说乱象

典型的诱骗行为,有三方面表现

专家表示,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声称和虚假宣传。

二是采用发布虚假广告和不正当手段推销产品,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其中针对中老年人和病人的欺诈行为较多。

三是故意混淆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三者概念,特别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违法宣称疗效,消费者很难辨识,容易上当受骗。 

专家称,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是典型的诱骗消费者行为,建议按照商业欺诈或者诈骗罪来定性。

专家建议政府部门要实现联合惩戒,依法进行没收经营所得等财产罚、吊销执照等资格罚,同时加强征信管理。

堵漏洞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 将面临调整或取消

为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保健功能声称管理,4月初,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征求调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意见的公告,将对保健食品的部分保健功能声称表述进行调整或取消,对一些保健功能进一步研究论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对不同历史时期批准的保健功能进行梳理汇总的基础上,组织医学、药学、食品、营养等领域专家进行多次论证,研究提出了调整保健功能的意见。堵塞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被虚假宣传的漏洞,提升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的科学认知和准确判定,避免与药品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混淆。

首批拟调整功能声称表述的保健功能包括免疫调节、抗疲劳、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胃肠功能、减肥、美容等。

拟取消的保健功能包括改善皮肤油分、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泌乳、抑制肿瘤、预防青少年近视等。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的保健功能包括辅助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促进排铅等。 

识骗局

商家推销保健品的4个套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常用的4个套路,帮您识别骗局,保护自身权益。

套路一:免费礼品 保健品销售人员免费送礼品,如鸡蛋、大米、购物车、面、油、杯等等,引诱老年人上钩。推销人员大多通过发宣传单,免费发放礼品,或用保健品包装盒、票据换礼品,让老年人进入圈套。

套路二:夸大承诺 一些保健品销售公司往往无据承诺、虚假承诺、夸大承诺。他们宣称销售的产品能治高血压、降血脂,对胃好、对肾好、对肝好,还可控制糖尿病……类似的保健品诈骗销售方式不断重复,最终引诱老年人信以为真。

套路三:登记信息 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吸引来的老年人,一些保健品推销人员往往会要求详细填写住址、病史、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时趁机问问老人家里有没有老伴、几个孩子、身体怎么样,一方面拉近关系,另一方面套取更重要的信息,为后续销售保健品打基础。

套路四:“亲情”服务 有些保健品推销人员经常家访,去老人家里提点水果、蔬菜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兴,让他们买保健品就不是问题了。

别轻信

这些保健“常识”不靠谱

纤维有助排便、补钙稳定血压、吃可可粉能减肥……记者调研发现,这些在国内流传颇广的保健“常识”,其实至少在欧盟并没有得到官方认可。

全球范围内,欧盟是公认的保健品监管较为严格的地方。在欧盟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可查到一份共800多页的清单。记者浏览这个清单发现,一些广为流传的健康“常识”,其实并不正确或者未获得足够的证据支持。

例如,膳食纤维摄入有助增强饱腹感、规律排便、体重管理、维持正常血糖浓度和维持血液胆固醇水平等说法,就未被欧盟食安局采纳。

补钙有益身体健康的说法也广为流传。欧盟食安局在一篇科学意见文章里肯定了补钙对骨骼和牙齿健康、肌肉功能和凝血功能的益处,但同时澄清,没有足够证据支持补钙与稳定血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近年来,吃可可粉能减肥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但欧盟食安局评估认为,吃可可粉与维持正常体重之间尚无法建立因果关系。

谨提防

科学认识保健品 理性食用不盲目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日前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科学认识保健品,警惕各类虚假宣传和营销行为,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理性食用保健品。

国家二级营养师程圣鸿提醒消费者,保健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的、具有一定保健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产品。消费者切勿听信不法商家对保健品的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特别要警惕以防治疾病为噱头,声称“绝对安全”“完全没有副作用”的宣传。

程圣鸿说,保健品并非人人都需要。消费者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合的产品,严格按照食用方法和食用量服用。必要时应咨询医生、营养师等专业人士,身体不适务必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消费者应通过信誉良好的商场、超市、药店等购买保健品。正规的保健品外包装上标有天蓝色、形如帽子的标志,下方标有食药监部门的批准文号。可通过食药监部门官网查询、核对产品批号和功能声称是否存在虚假、套用等问题,谨防假冒伪劣产品。

此外,特别提醒,老年人和病弱人群中的消费者,应远离所谓的专家义诊、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组织旅游、居家养老、会议营销等保健养生宣传、营销行为。发生消费纠纷时,可致电12315依法维权。

有一说 4种很贵的保健食品其实并不神奇

如今,养生盛行,鱼油、蛋白粉、蜂胶、鱼翅、燕窝…各种昂贵的保健品琳琅满目,但这些真有神奇的效果吗?人民日报曾揭秘了以下保健食品,快来看看吧!

鱼油:还不如直接吃鱼 鱼油对于心血管健康的好处,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它对于胎儿发育的影响,近年来也得初步印证。从健康的作用上说,吃鱼要比吃鱼油更好。除了鱼油之外,鱼还提供优质的蛋白以及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鱼肉中的饱和脂酸很低,对于心血管健康有利。   蛋白粉:你真的需要补充蛋白质吗 一罐400克的蛋白粉卖到二三百块,其实它只是提纯了的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的粉剂或上述几种蛋白组合体构成的粉剂。健康成人所需的蛋白质为每日50~70克,这些数量的蛋白质是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満足的。正常饮食的健康人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

燕窝:营养高不过豆腐 燕窝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蛋白质。科学检测发现、豆制品所含的成分与燕窝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比较靠近。此外,豆制品中还含有燕窝所没有的成分,如植物性激素、大豆异黄酮等。这些激素可以有效抑制心脑血管疾病和部分恶性肿瘤。

蜂胶:功效尚未得到权威认证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上采集的树脂再加上自己的分泌物得到的一种胶状物,用来建造蜂房。事实上,蜂胶功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动物或者细胞身上,针対人的功效在医学上尚未得出明确结论。

他山石

欧盟是怎么监管保健品宣传的

保健品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对保健品宣传的监管。全球范围看,欧盟对保健品监管较为严格。让我们看看,欧盟是如何管理保健品宣传的。

在欧盟,保健品的正式名字是膳食补充剂。欧盟食品安全局明确表示:“膳食补充剂作为食品接受监管。”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药,所以绝不能称有“治病”效果。这是中西方在保健品宣传中都必须遵守的一条“铁律”。

欧盟规定,食品宣传分营养声明和健康声明两个部分。怎么使用它们有明确的“规矩”,十分严谨。

营养声明是指说明食品中含某种营养成分,例如“低脂肪”或“高纤维”等。健康声明是指对食物与健康之间关系的声明,比如“补钙有助儿童骨骼生长发育”。

“营养”宣传是不能涉及“健康”效果的,目的是防止不法厂商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在欧盟,任何类似“补钙有助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健康声明,都必须由欧盟委员会经过专门程序批准后方可使用,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通过欧盟食品安全局的科学评估。

欧盟禁止使用过于模糊的营养或保健效果宣传。  

看延伸

我国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

记者了解到,保健行业之所以蓬勃发展,与消费者对“健康”的刚需密不可分。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告诉记者,目前保健行业最主要问题是违法营销和虚假宣传等。“社会各界对保健品的态度褒贬不一,但保健品的总体形象不好,造成这些乱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根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共批准了约16000个保健食品的注册号,2300多家企业,产值将近4000亿元,从业人员达600多万。

“目前我国保健食品的市场规模已达4000亿元。但是从产业角度来讲,应该称之为营养健康产业。现在该产业是投资洼地,未来5年零售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10年后有望达4万亿元。”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告诉记者。

而保健服务方面,《中国保健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拥有各种类型及规模的保健服务企业140万家,从业人员2000多万,年服务对象达70多亿人次,年创造产值约6000亿元,约占GDP的2.3%。预计到2020年,我国保健服务业年平均增长率有望保持在20%以上。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保健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必须标本兼治,最终靠产业的良性发展来实现。”王大宏说。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日报、人民日报报道)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