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创始人、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的建议上了热搜,热搜的题目是“建议拐卖妇女儿童罪最高调至死刑”。她认为,“拐卖犯罪的量刑必须重于绑架罪”。张宝艳不止一次讲起过那个故事:1992年的一天,她的孩子在商场走丢了。“当时觉得天都塌了,在大街上一边哭一边喊儿子的名字。”张宝艳的孩子当时只有4岁,她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就是,孩子被拐了。
三个小时后,儿子自己走回了家。“我整个人瘫坐在了地上。要是真拐走了,我就不活了。”这件事过后,她开始关注孩子丢失的家庭,与丈夫自费创办“宝贝回家寻子网”,专门帮助被拐卖、被遗弃、走失的、流浪乞讨儿童回家。11年来,共帮助了4300多个家庭找回孩子。
因为差点丢失孩子,张宝艳自费创办了寻子网站。
因为战友家丢失了孩子,军旅作家梅国云创作了长篇小说《拐卖》。《拐卖》是作者梅国云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智障男孩“若水”被人贩子拐卖,母亲小草千里寻儿,又惨遭人贩子拐卖的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故事,是作者心灵在痛苦的挣扎中流淌出来的文字。
1987年6月,梅国云从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驻陕某部政治处改行做了干事。部队驻地在咸阳、西安、渭南三市交界的瓦头坡。通往三座城市的公路在此交集。公路两边是绵延数公里的专门接待过往司机的乡村饭馆。梅国云所在部队的营区被老虎沟一分为二,东边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属于富平县地界,西边的作业区属于三原县地界。
因为地处三个地区的边缘,属于行政管理的真空地带,也就成了一些人贩卖黄金毒品,拐卖妇女儿童的天堂。《拐卖》里面的很多情节正是以这个地方为背景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周末,政治处陈主任请梅国云和几个江苏老乡吃饭,大家发现嫂子——陈主任的爱人神情悲伤,后来才知道,自卫反击战开始那年,陈主任在兰州军区汽车某团十连当指导员。忽然有一天上级命令部队进入战备,而令人心酸的一幕就是干部家属必须立即离队返回老家。
那个时候,他们的孩子才一岁零九个月。因为要打仗,夫妻心里自然明白,这一分开搞不好就是生离死别。那一夜两个人都没有合眼。第二天嫂子就抱着孩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丈夫,踏上了返回安徽宿州老家的路程。
当时不像现在,坐个卧铺乘个飞机是稀松平常的事情,陈主任是求爷爷告奶奶才弄到了一张绿皮火车的硬座。坐在一起的另外还有两个人,陈主任托付那两个人,自己是军人,因为战备,妻儿要回老家,拜托路上照应一下。夜里,嫂子实在扛不住就睡着了,等醒过来发现孩子不见了。身边的那个被托付的年长一点的旅客说,你的孩子被那人(被托付的另一个年轻一点的旅客)抱下火车了。丈夫舍命去打仗,自己却搞丢了儿子,嫂子一下子就崩溃了。一岁零九个月大的孩子,是为了那场战争被歹人抱走的。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夫妇俩就一直没有放弃寻找骨肉,一听说哪里有消息,就立即奔赴,40年来,跑过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后来帮助好几个其他家庭寻找到了孩子,自己的孩子依然没有音讯。
梅国云的孩子若冰是1991年出生的。因为他和爱人都是军人,想到陈主任的孩子,每当逗着小家伙咯咯笑的时候,梅国云的心里就会悲哀,万一再来一场战争,他和爱人都要上前线,这孩子可怎么办?揪心的事还在后面。当孩子长到三岁多的时候,梅国云才发现小家伙有些不正常,到西安儿童医院检查,智商只有25。两个分别出生在相隔千里的健康家族的人,怎么会生出智商只有25的孩子呢?专家分析,可能与他爱人妊娠期间从事的工作有关。
梅国云相信,孩子来到父母身边,是命运的安排。在抚育孩子的这20多年来,是孩子升华了父母的爱,让他们走进他们这个群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梅国云说,对做父母的来说,最大的责任就是必须让无辜的孩子一辈子生活在爱的环境里,否则孩子就可能会遭受各种欺凌。
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如何才能让他一辈子生活在爱的环境里。随着自己年纪的增长,这样的担忧与日俱增。从孩子被查出智商有问题的那个时刻起,梅国云就常常在夜里睡不着觉。一个智商只有正常人四分之一的孩子,万一被人贩子弄走了,谁家会接受这样的孩子呢?梅国云差一点思虑成疾。《拐卖》正是在这样的思虑中构思出来的。
对于小说里的主人公若水的命运,作者实在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浸润滋养,赋予他以超能量。这样即使他的妈妈小草老了,永远地离开儿子了,若水也不会被欺凌,不仅如此,他还能用他强大的本领救赎无数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
今年3月,《拐卖》出版发行时,正值全国两会召开。小说中母子坎坷多舛的命运让人揪心,结局的团聚又唤醒大家对生活的信心,善良才是人性的最终归宿。
呼唤人们对拐卖人口这一严重社会问题的关注,呼唤社会力量群力打击这一犯罪现象,呼唤社会保护妇女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这样的弱势群体,唤醒犯罪者的良知,呼唤家庭、学校、社会关注特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正是《拐卖》这部长篇小说的文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