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的守墓人(上)
2019年4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革命烈士的守墓人(上)

□记者 周诚 文/图
年介涛老人为烈士墓清理杂草
胡兆伦老人为每一位烈士擦拭墓碑
胡兆伦、年介涛来到学校给孩子们讲述爱国主义故事
胡兆伦老人为前来祭扫的人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胡兆伦、年介涛为烈士们送上鲜花
胡兆伦、年介涛祭拜革命烈士墓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那些为了革命牺牲的烈士们却长眠在当年战斗的地方。一座座烈士墓,一个个守墓人,他们一代一代地坚守,看护这些烈士墓。为烈士们寻找家人,给前来扫墓的人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胡兆伦:70年守墓的中国好人

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陈集镇有一位88岁的老人胡兆伦。当年刚刚18岁的他在淮海战役那场解放事业的洪流中,成为村里的骨干民兵,积极投身革命,参加支前运动。在蚌西阻击战那场惨烈的战斗中,胡兆伦亲眼目睹了许多战士英勇牺牲,深感痛惜。怀着崇敬的心情,胡兆伦和战友们安葬了烈士的遗骨。

战斗胜利后,在胡刘自然村的蚌西阻击战场上只留下了静悄悄的烈士墓。而在胡兆伦的心中,却留下了难以割舍的红色永恒。从那时起,他就经常来到烈士墓前为烈士的坟墓添土,去除杂草、杂物,在烈士墓周围种植花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坚持,就是70年。每年春节团圆的时候,他也从来没有忘记来到墓地祭拜这些英烈。

胡兆伦为烈士守墓更重要的是做了四件事。一是记住留下姓名的烈士,为日后寻找烈士的家乡和亲人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收集、整理烈士的相关信息,为无名烈士身份的确认奠定基础。三是持续不断地开展“讲述爱国故事,铭记光荣历史”公益活动。他不遗余力地向人们讲述着英烈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洒青春热血的伟大功绩,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每年接待的中小学生达上千人。四是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一晃70年过去了,当年青春勃发的小伙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岁月改变的是容颜,但不变的是胡兆伦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敬仰,是他甘愿守护烈士一辈子的朴素情怀。

2013年,地方党委政府在胡刘烈士墓地建起了蚌西阻击战烈士陵园。从此,胡兆伦立足于这个红色基地,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投入到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中。如今,已经88岁的胡兆伦越来越忙了,他经常接待来自四面八方前来祭拜烈士的各界人士,他在用余生向人们传递着革命烈士的光荣与梦想。

年介涛:共和国同龄人退休后义务寻找烈士家人

在怀远县同样有位与共和国同龄的安徽好人——年介涛,他从退休之后就义务为烈士寻找家人。他不要政府补贴,拒绝烈士亲属酬金,义务为烈士寻亲的路一直没有停歇。陈集镇胡刘烈士陵园现有无名烈士墓近百座,其中18位无名烈士复原姓名后,已经找到家人的有6位。年介涛说:“烈士把鲜血和生命留在了我们这块热土,帮助他们找到家乡和亲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0年退休后的年介涛参加陈集镇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历时4个多月,查清散葬在陈集镇的83位无名烈士墓情况。2013年6月,陈集镇将83座无名烈士墓迁移到在怀远的胡刘烈士陵园。在迁移过程中,发现写有烈士名字的砖块或印章,复原18位无名烈士姓名。年介涛随即开始为烈士寻亲。2013年6月,配合相关人员赴山东省宁津县,成功为张良信、苏书祥两位烈士找到亲人。随后历时4年,采用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查询、委托亲友查询、电话信函查询、查阅历史资料等多种形式,终于为孙振和烈士找到亲人。年介涛志愿为烈士寻亲,从不拿政府一分钱补贴,拒绝烈士亲属所赠酬金。虽已是古稀老人,但他仍然走在为烈士寻亲的路上。

为烈士找到亲人后,年介涛就挖掘、搜集烈士生前身后的故事,用以充实丰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70年的沧桑岁月,销蚀了烈士亲属心中对长者的记忆。然而,年介涛不放弃,他不断通过电话、视频,和烈士亲属沟通交流,反复启发引导,终于打开了受访老人们记忆的闸门,找回了当年的许多故事。为前来扫墓瞻仰烈士的人们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          (下转05版)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