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牌统一设成 “黑底白字”不可取
非常道
消除 “精神贫困” 关键在“精准”
不能让孩子们一直 “没有儿歌唱情歌”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不能让孩子们一直 “没有儿歌唱情歌”

□ 苑广阔
 

“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遮满了天……”短视频上,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正在唱这首最近很火的《探清水河》。小女孩唱得有板有眼、十分投入,然而,歌曲中那些“奴好比貂蝉思吕布”“日思夜想的六哥哥来到了我的门前”却让不少家长感到“扎耳朵”。这样的担心背后,凸显了我国青少年歌曲市场“经典产出难”的现状。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00后”乃至“10后”们传唱的歌曲跟“70后”“80后”几乎无差别,还是《送别》《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老经典。(3月25日《北京晚报》)

优秀的儿歌作品不仅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优秀儿歌作品的匮乏,背后显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创作难,受功利思维的影响,导致创作者不愿意创作儿童歌曲。二是播出难,在市场的压力、利益的驱使下,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主流媒体不愿意拿出宝贵的资源推介儿童歌曲。

儿歌不是“小儿科”,对于创作者来说,要创作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其难度不亚于创作一首流行的成人歌曲,但是创作成人歌曲,可能一首歌就能卖出几万十几万块,还能凭借歌曲一举成名,但是创作儿童歌曲,却难有这样的机会。对于视收听率、收视率为生命的广播、电视等传播平台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这说明,要想让儿歌创作和传播脱离现在的困境,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既需要儿歌创作者和传播平台多点社会责任感,眼睛不能只盯着市场、盯着利润,同时还应该由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的引导、资金上的扶持。

为此有音乐专家表示,应打通制作、宣传、发行等各个环节,在高校设置青少年歌曲创编专业,由政府或社会机构设立儿童歌曲创作基金,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儿歌创作演唱大赛,引导音乐人和创作者主动写出既“走心”,又能赢得市场认可的优秀儿歌作品来。这无疑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考虑的方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