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经过3个月的测试,通过模拟使用场景,对安卓手机、iPhone和iPad上的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进行多轮测试后发现,谈话提及某种食物后,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此外,也有用户反映,在刚谈到想吃什么后,打开外卖APP就可见到对相关店铺的推荐,疑似出现APP麦克风“偷听”情况。(3月20日《成都商报》)
当前,曝光者与外卖平台对此各执一词。站在曝光者的角度来看,多次测试都发现相同的问题,点餐时所喜好的食品,很快就成为平台精准推送的内容,这不能仅仅用巧合来解释,且通过APP收集用户信息在技术上不成问题,在今年的3·15晚会上,有一款名为“社保掌上通”的APP被点名,正是因为这款APP能够远程接收到用户的所有信息。由此看来,曝光者和用户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
但美团和饿了么平台也会有自己的看法。曝光者的说法只是一面之词,而市场调查要采集到足够多的样本,要符合统计说原理,要有严谨的推论,这样才有说明力,不能凭借几次场景模拟,甚至仅仅凭借个人感受,就得出一个结论。更为关键的是,调查者要有中立的身份,有可靠的技术能力,有公认的权威,若不具备这些条件,得出的结论就不可靠,说不定会误伤外卖平台。
由此看来,涉事双方的观点与结论都只能作为一种线索,对于这起事件的相关疑点,有待权威的声音进行释疑。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外卖平台的信息安全状况进行严格测试,假如经测试发现存在媒体曝光的现象,就应该给予相关外卖以惩罚,并堵塞住这个信息安全漏洞。若没有,也可以还外卖平台以清白。
更可靠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不是出现质疑然后再去释疑,而是防范于未然。包括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在内的所有监督主体,都有必要强化对相关服务软件的日常监督,避免出现“一关注就解决、一松懈就反弹”等现象,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随时都能得到更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