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商家跑路消失,消费者遭遇维权难已不是新鲜事。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躲避判罚,拖延赔付时间,不少预付卡商家开始上演“另类”跑路——“停业装修”“被动转会”“仅剩一家”等戏码轮番上演,制造出一种“似跑非跑”的现象,让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3月17日新华网)
预付卡消费存在的套路已经屡见不鲜,不过预付卡商家“另类”跑路更需要警惕。无论是以“装修”为名暂停营业,还是突然通知消费者“被动转会”至其他机构消费,很显然会让消费者权益受损。
对于不法商家的老套路新玩法,不能仅靠消费者防范,关键要靠监管执法部门。从目前来看,据报道,工商、商务、公安等部门对预付消费卡经营者的经营活动虽均具有一定的监督权,但由于权责划分不明确,造成部门之间权责交叉,降低了监管效率,导致监管难以有效运行。所以,面对“九龙治水难治水”的窘境,亟待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消除监管盲点,形成监管合力。
其次,从管好价格上发力。诚如有律师指出,目前不少服务项目单次消费价格畸高,一般人消费不起,不得不办卡。故此,企业虚假宣传、随意定价行为须依法规制。甚至有必要将随意抬高价格和低于成本定价纳入不正当竞争、反垄断规制。唯有如此,在单次消费及预付消费上才能更趋于合理,让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权。
再者,经营者当加强守法自觉与良心自律。事实上,如果预付消费模式按正路走,是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有利的事情。因为,一方面可以为商家留住客户;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不过,尤为重要的是,经营者当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切莫只打自己的小算盘。更何况,商家“另类”跑路只能将自己的发展之路堵死。
当然,法律规范的完善也不能不重视起来。比如,出台针对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纠纷的专项法律法规,对发卡资质、发卡规模、资金用途、退卡机制等方面进行规制。这既可规范预付消费模式经营行为,也可以为消费维权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