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丹崖麦积山
260个军礼
我遥远的麻花辫
下一篇4 2019年3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映日丹崖麦积山

 

□ 合肥 童地轴

“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一千多年前,王仁裕的话虽然显得有些夸张,但“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却如此形象地说明了麦积山名字的缘由。站在一旁,注目凝视,石窟开凿在距地面近百米的悬崖绝壁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确实蔚为壮观。

在我的旅程中,有几年对佛教石窟造像发生了莫名的兴趣,不仅走完了中国四大石窟,写过《哀龙门石窟》《大足石刻散记》《云冈沐禅》等有关石窟的文字,还专门去了柬埔寨看吴哥窟,写下了关于吴哥的系列文字。每每徒步出入一个个石窟中,这些沉淀历史印迹的阶梯似乎将我引向遥远的天际烽烟中。这一个个石窟造像不仅呈现的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部文化典籍。举目的瞬间,我发现悬崖峭壁之上的洞窟之间原来都是通过架设在崖面上的栈道而互通的。栈道蜿蜒凌空,呈之字形迂回上升。远远望去,就会想到当地百姓流传的“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耗费的工程之艰巨和宏大。站在山脚下看着头顶上的栈道,腿肚子一阵痉挛,两腿发软,但是古人“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登麦积的豪迈之举还是给了我慰勉。于是,脑子里就一个字的念想:“上!”

就这样,一副蹑手蹑脚的窘态踏上了栈道。刚走几步,手心便出了汗,没想到栈道是如此狭窄陡峭,很多地方仅容一个人通过,惊险刺激。尽管天气炽热,栈道旁的铁栅栏摸上去还是给人几许清凉舒爽。登临悬空的栈道,可以近距离观赏石窟,同时凭高远眺可见“百里见秋毫”林海茫茫的浩然气象。时值盛夏,麦积山四周森林葱郁、翠竹劲秀,枝叶婆娑间,西北的冈峦林樾却透出了南国山岭叠翠的气息。

拾阶而上,不知不觉也就不再有险峻的感觉了。看着大大小小石窟里的泥塑佛像造型各异,神态生动安详。这里的泥塑年代从南北朝一直到宋元,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一个个洞窟看过去,边看边回想国内的其他石窟,龙门、云冈和大足都是石刻造像,敦煌和麦积山是泥塑造像。按常理来说,石头的要比泥塑的坚固,更易于保存。因此云冈石窟和大足石刻都保存尚好,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内的佛像则因战乱、偷盗、政治或宗教等因素在不同时期惨遭破坏,尤其是龙门石窟,除了几个较大的佛像外,其余的几乎都是破损不堪,缺首少臂,让人哀婉。敦煌处于干旱沙漠地带,泥塑能保存自不必说,而麦积山因为山体为第三纪沙砾岩,石质结构松散,不易精雕细镂,只能在石窟内彩妆泥塑。这些泥塑造像能在潮湿的气候环境下得以较好保存,确实让人惊讶。

造访麦积山,不能不知“东方微笑”。很多人到麦积山,都奔着“微笑小沙弥”而来的。遗憾的是,为了保护这尊举世瞩目的“东方微笑”,该石窟现在已经封闭不开放了。但是在山脚下的画廊中,有着详细的介绍和图像。这是一个少年佛家弟子侧立像,眉宇间尚未脱去孩童天真无邪的稚气,脸上的喜悦和羞涩的神情活灵活现。他俯首侧耳,似乎在专心致志地聆听佛的教诲,又似乎微眯双眼,在冥想沉思。唯有那深深刻印在他嘴角上亘古的会心微笑,虔恭、超凡、颖悟、聪慧……如此举世无双的微笑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承载了怎样的社会背景和人情世态,我们无从知晓。但是,如此智慧而哲理的微笑饱含着一种来自尘世的温暖,一种倾国倾城的润泽颠倒众生,倾倒了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匆匆过客,皇后、诗人、侠客,芸芸众生……人与佛之间仿佛近在咫尺。

行走一处胜地,胜读一部史书。岂止是“微笑小沙弥”,麦积山石窟的每一尊泥塑都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无论是秀骨清俊,还是温婉淳厚,无论是笑靥如花,还是肃穆庄重,那种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凡脱俗之后的自如与轻松,都让人顿生敬畏之心。那一尊尊喜怒哀乐神态逼真的泥塑佛像,忠实地呈现了不同时期中国佛教文化的内涵,艺术地诠释着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和经济由兴而盛、由盛而衰的隐匿轨迹。

走下山来,在画廊前漫步,此刻,夕阳西沉,暮霭笼罩下的山林呈现了黛青色,淡淡地显现在天远之处,千百年风雨飘摇,远远地回眸眺望,麦积山“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的石壁在落日晚霞的映衬下一片橘红,映日丹崖格外夺目。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