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干扰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今年要在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严格监管,依法实行最严厉的惩罚,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天下少假”。(3月6日新华社)
一直以来,假冒伪劣产品,包括食品、药品、儿童和老年人用品等就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如影随形地“紧盯”“紧跟”着广大消费者。近年来,许多消费者因为食用了假冒伪劣食品,或服用了假冒伪劣药品,而深受其害,不堪其苦。可以说,假冒伪劣产品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话题。
因此,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已是刻不容缓。此次两会的“部长通道”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的表态,无疑是令人感到欣喜、深感振奋的“好声音”。
但笔者以为,要实现“天下少假”,还需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惩罚等一系列“最严举措”来保障。首先,要强化最严的市场监管。要加大各地市场的检查、监管力度,重点查处食品、药品等事关消费者生命安全的假冒伪劣产品。其次,要制定最严的巨额惩罚制度。对那些被查实的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企业,要采取最严的“巨额惩罚”,要通过巨额惩罚使其倾家荡产,付出“沉重”的代价,使其不敢制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同时,要制定内部举报人制度。要积极鼓励内部人检举揭发,并给予举报人一定的重奖,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制造、生产和销售。
当然,还需要加强企业自律教育,加大诚信宣传力度,促使企业诚信生产、诚信经营,以此来有效控制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但笔者相信,只要采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制定惩罚机制、加强企业自律教育等一系列的“最严举措”,就一定能有效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祸害广大消费者的不法行为,从而真正实现“天下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