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
团圆成“手机盛会”折射了啥
“无人机”查违纪,这个可以有
旅游纪念品 应走出“义乌造”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团圆成“手机盛会”折射了啥

□ 汪昌莲
 

在“95后”女孩王盼的眼中,如今春节的年味少了,每天在家手捧电子产品的人多了,许多长辈也加入“低头族”。王盼的家在大别山腹地安徽六安金寨县,从合肥回到家乡的她,感觉生活节奏慢了许多。在她的家乡,大年三十晚上的“辞岁”(意为“家人在除夕拜尊长互祝平安”)原本是传统习俗,如今却被手机逐渐代替。(2月11日中国新闻网)

近日,有媒体进行一项有关“农历春节习俗”的调查,样本总数为1000份,有78.9%的受访者感觉年味变淡了,84.8%的受访者认为拜年离不开手机。特别是,长辈痴迷手机,也加入“低头族”,拜年更像“手机盛会”,表明“手机依赖症”,正在向老年人群体蔓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手机似乎成了他们挂在身边的一个器官,要想春节期间“摘除”这个器官,显然是一件难以办到的事情。

从表面上看,依赖移动电子产品,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殊不知,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中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要知道,虚拟社交中的“乐趣”,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无趣”为代价的。一些人废寝忘食地经营虚拟社交群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工作没做好,对身边的子女也没照顾好,更尖锐的现实矛盾有增无减。可见,手机像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只有当它植入生活新常态,与正常生活步调和谐,才会发挥积极作用。

换言之,团圆成“手机盛会”,折射出了虚拟社交妄想症。这显然值得人们反思。不管信息传速多快、音画信息多真实、文字多感动,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无论如何也模拟和传递不了对面交流时的真切眼神、近旁相伴时的温暖气息以及心理上的安全踏实,莫以过度的低头,减少甚至伤害到同家人、孩子、亲友真实生活中的互动。特别是,现代职场人士,更多的时候应该依靠亲近大自然、亲近有生命力的东西,来减轻压力、传递亲情。真正的幸福和快乐,还是应该在阳光下、在现实里、在家庭和事业中实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