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新时代 实现新作为 体育强省建设开启新篇章
2019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建功新时代 实现新作为 体育强省建设开启新篇章

□ 马梅 江锐
 

2019年安徽体育工作如何实现新发展新突破,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工作的新期待新愿望,刚刚闭幕的全省体育局长会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精心谋划部署了2019年度体育重点工作,列出了详细的任务项目清单。记者在会上采访了部分市体育部门“当家人”,看看他们将交一份什么样的新年度答卷。

合肥市

2019年,合肥体育工作将以创建体育强市为目标,继续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各县(市)区体育事业协调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以更加出色的业绩向70周年国庆献礼。

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引领,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一是丰富群众体育活动供给。举办首届合肥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组织好合肥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持续开展“体育进社区”“体育下乡”,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业余联赛,让全民健身形成新风尚。二是支持引导社会团体健康发展。加大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提高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三是深化科学健身指导与服务。推动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建设。

以培育体育后备人才为方向,进一步推动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体系化、集约化。一是备战参赛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紧紧围绕训练主体,强化训练管理和综合保障,全力以赴抓好备战、参赛工作,确保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二是优化调整项目布局。以省运会新周期谋划为契机,分类发展、梯度推进各运动项目,将在训运动项目分为“重点发展类”“巩固强化类”“社会发展类”“培育扶植类”。三是深化体教结合。集聚体育、教育和社会资源,探索“多方联办”的青少年体育训练培养合作模式。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专业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进校园支教行动。保障运动员文化教育,完善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四是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以提升产业效益、促进体育消费为目标,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规模化、优质化。加强政策引导。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2019年该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推动成立体育产业协会,筹划设立体育产业基金。谋划产业项目。以现有的篮球、乒乓球等职业赛事为切入点,提升品牌赛事产业化运作水平。打造体育产业综合体,服务体育相关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以服务群众健身为根本,进一步推动体育设施建设立体化、多元化。制订合肥市城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建立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全市体育设施布局体系。继续建设全民健身苑、三人篮球场、体育公园等群众身边的多样化体育设施。市综合球类馆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推动南艳湖全民健身中心年内竣工,加快推进滨湖全民健身中心、包河区体育中心等项目落地,提升承办高水平综合性赛事的能力。

淮北市

2019年,淮北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安徽省体育发展五大任务行动计划》《淮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开创体育创强工作新局面。

抓好三个重点:(一)抓好六边工程,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一是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鼓励支持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推进基层乡镇、村居体育组织建设;二是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培育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开展元旦长跑、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环湖自行车赛、全国健身鞭精英赛等群众基础广泛的品牌活动;四是组织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满足不同人群健身需求;五是加强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丰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培训内容,扩大农村体育指导员覆盖面;六是宣传群众身边的健身文化,推广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二)加强高水平基地建设,推进体教结合工作。加强竞技体育三个高水平人才基地建设,即国家级羽毛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省级射击高水平人才训练基地建设。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田径、游泳、球类等常规赛事。(三)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增加体育产业产值。引入市场机制,发展高中低档并存的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促进体育中介、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旅游、体育文化创意等发展。

补齐三个短板:(一)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实施体育扶贫工程。完善市、县(区)“五个一”体育设施建设及乡镇“三个一”体育设施建设。实施体育扶贫工程,推进贫困地区体育事业发展。(二)扎实推进业余训练,力争竞技体育再创辉煌加强市体校和各中小学业余训练研究,探索教体结合新路子,拓展夯实竞技体育项目基础和人才基础。重点发展射击、拳击、羽毛球、武术等传统优势项目和以篮足排球为代表的集体球类项目。(三)创建体育产业基地,推进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

强化三个弱项:(一)加强组织领导。体育创强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切实推进体育创强工作。(二)加强宣传报道。拓宽宣传渠道、强化宣传力度。(三)加强体育文化研究。宣传推广地方传统体育项目舞龙舞狮、旱船、大鼓、斗鸡、信鸽等,深入挖掘整理隋唐大运河柳孜遗址宋代蹴鞠瓷塑等体育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夯实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根基。

宿州市

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全省体育局长会议精神,努力实现体育创强质量、效益双提升。

聚焦普及提高,力争全民健身体系更完备。实施“全民健身、健康宿州”战略,加强乡镇(街道)“三个一”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举办至少8项省级以上赛事活动、至少80项市级活动,每县区举办活动20项以上。印发实施《宿州市社会体育组织管理考评办法细则》,推动70%以上乡镇成立体育总会,实现行政村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

聚焦创先争优,推进竞技体育实力再提升。以市体校为龙头,以各县区、各学校布点项目为补充,加大“市队校办”扶持力度,完善青少年业余训练网络。突出重点项目,巩固发展项目,强化特色优势项目,优化保持运动项目20项。健全基层体育人才选材、输送奖励机制,完善高水平教练员聘任机制、奖励政策,争取国家、省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落户宿州,完善竞技体育争光体系。

聚焦体教结合,推动青少年体育增后劲。筹备成立宿州市青少年体育联合会,督促指导青少年体育组织广泛开展活动、提升竞技水平。坚持以赛促训,举办足球、篮球等项目三级联赛,推动赛事活动社会化、市场化和协会化。坚持赛训结合,借助社会力量举办体育培训班。深化体教结合,大力推广校园足球,不断强化笼式足球试点市建设;积极发展校园篮球,强力打造校园篮球特色城市。

聚焦深度融合,促进体育产业经济大发展。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业,推动体育健身培训服务业发展,支持体育与健康、旅游、文化等行业融合发展。指导支持砀山县梨都马术运动特色小镇建设。推进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建设,重点打造泗县中谷体育产业园、埇桥区钓具产业园、运动鞋制品产业园区和宿州探拓者户外用品产业。提升体彩销售数量和质量。

聚焦完善机制,确保承办举办大赛上水平。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社会办赛和市场化品牌式推进,组织举办第五届宿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第八届宿州国际网球公开赛和砀山春季(秋季)国际马术耐力赛、砀山春季(秋季)梨园马拉松赛、灵璧县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影响大、规格高的国际性赛事。

聚焦党的建设,保障体育事业管理提质量。全面贯彻党对体育工作的要求,建立“抓机关、促市直、带系统”的管党治党机制。

阜阳市

回顾2018年,阜阳市汇聚各方力量,体育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到2020年,该市人均体育面积将达到1.8平方米,城市社区普遍建成“15分钟健身圈”,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417万。

新的一年阜阳市将紧随体育强省建设步伐,瞄准创强工作测评指标体系,锁定目标、聚焦短板、积极作为、奋勇争先,开启体育强市建设新篇章。

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坚持达标提质,落实“双基”建设,促进乡镇(街道)“三个一”工程的实施,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管水平,重点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县级政府对全民健身工作的财政投入。创新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形式,扩大群体活动覆盖面,打造市、县二级全民健身品牌。加快体育社团发展,在乡镇、街道基层体育组织覆盖率上下功夫,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实现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设全覆盖。

推动竞技体育人才展现新风采。积极备战全省各项竞技赛事,做好市级青少年计划内各项目比赛组织工作。加快市级特校、传校建设,构建小学、初中、高中“链条式”培育体系。注重培养选拔后备人才,推动省级单项后备人才基地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再创新辉煌。推进文体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休闲体育等文体产业新业态,做大做强对外文化体育交流合作文章。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生态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用好市级体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体育企业和体育品牌赛事。

推动体育宣传工作再现新突破。强化组织保障,层层压实体育创强工作责任,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争取政府支持。积极与媒体建立合作机制,将《颍州晚报》“体育强市 健康颍淮”宣传专栏做大做强,广泛宣传体育强市理念,传播体育文化。利用好新媒体宣传工具,创新思路,努力把“双微”平台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2019年,阜阳市紧紧围绕建设体育强市的奋斗目标,积极践行“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效字以求”,真抓实干抓落实,努力发展体育事业,为建设现代化大美阜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滁州市

新的一年,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扶持体育产业和体育彩票做大做强,努力谱好体育强省建设的滁州篇章!

当好全民健康的推动者,努力形成全民健身新时尚。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群众体育活动,举办群众体育赛事。继续开展各类人群的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群众体育健身组织,激发群众体育健身热情,通过举办全市第三届全民健身大会、第二届凤阳国际马拉松赛、第七届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第二届全国美丽乡村篮球赛等品牌赛事,不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的载体和内容。

当好省十五运和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东道主,完善基础设施,释放省运红利。比赛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是滁州市顺利举办省十五运和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基本条件,更是营造全市体育文化氛围、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载体。该市将在全面完成市级“五个一”的基础上,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12个体育公园。同时,大力推动县级和乡镇体育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县级“五个一”全面达标,乡镇“三个一”全面覆盖。

当好促进身心健康的守护者,引导学生走向操场。围绕体卫艺常规教学、体育艺术“2+1”、每天一小时活动、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控方面,加强学校专项视导。组织开展好田径、手足篮排、游泳、体操、武术、乒羽等十个项目的市县校三级联赛,激发体育兴趣,挖掘体育潜能,提高身体素质,发现体育苗子。积极开展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

当好顽强拼搏的践行者,推动竞技体育再创佳绩。今年是省运新周期的开局之年,按照市队校办、市队县办、市队社团办的思路,继续做强做大市体校,同时把项目布局到县市区、学校和社会团体,每个县市区都有2~3个省运会项目,实现省运会比赛项目全覆盖、参赛县市区全覆盖。全力打造东方手球之都。

当好经济发展的服务者,推动体育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完善并落实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融合发展,做好“体育+”“+体育”的大文章。体育彩票在“提质、落实、创新”上下功夫。借助足球亚洲杯等热门赛事,抓住超级大乐透玩法新规则调整及浮动奖金特别规定改版的有利契机,努力实现销量再提升,市场份额再赶超。

宣城市

2019年是宣城市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工作的第4年,也是关键之年,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和全省体育局长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工作。

群众体育向活动聚焦。一是依托山水人文优势,打造三月三全民健身登山比赛等城市品牌赛事活动,有效推进“一市多品、一县一品”建设。二是精心组织、广泛选拔队伍参加省全民健身休闲大会、茉莉花全民健身展示大赛等全省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三是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单项体育协会的辐射作用,建立和完善足球、篮球等10余项业余赛事体系,不断提升群众性体育活动覆盖率和参与率。四是积极参加和举办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实现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

竞技体育向人才聚焦。一是不断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巩固优势项目,培育新项目,挖掘潜在项目,提高竞技体育整体竞争力。二是加大运动员培养力度,积极推进马术等项目“省队市办”工作,持续做好手球等项目“市队校办”工作。三是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举办和参加各级各类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四是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建设,全力支持宣城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展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争创工作。

体育产业向品牌聚焦。一是抓好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级体育产业扶持资金作用,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休闲、体育健身市场,加大本土体育品牌培育力度。二是以泾县查济油菜花马拉松、桃花潭龙舟赛、宁国格兰枫度自行车等品牌赛事为引领,推进“体育+”“+体育”,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壮大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三是促进体育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与发改、财政、旅游、文化等部门的合作,建立更有利于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推介“皖南川藏线”“徽杭古道”等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体育设施向民生聚焦。一是加快市体育中心建设步伐,力争2019年9月前完成新体校搬迁工作,年底前市全民健身中心和市游泳馆投入使用。二是加快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三是持续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继续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工作。

铜陵市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19年,结合铜陵体育特色,做到精力不散、拼劲不减,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无畏勇气,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夯实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市工作,科学统筹推动体育强市建设步伐,在巩固提升十分钟健身圈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健康人生的追求。

赛事搭台,品牌活动唱戏。围绕“全民健身、健康铜陵”主题,以“铜都健身大舞台”活动平台为载体,结合传统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力争百人以上活动达300场次,参与人数超往年。进一步完善群众业余赛事体系,强化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持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积极申办2019全国摩托艇锦标赛、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省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铜陵分站赛等重大品牌赛事,举办2019年铜陵首届半程马拉松比赛,满足人民群众参与高水平赛事的需求,形成铜陵城市体育名片。

体教融合,强化体育育人。进一步完善体育人才培养输送体系,积极探索实践体教融合道路,重点推进手球、橄榄球、足球、篮球、排球项目市队校办。继续做大做强田径、举重、游泳等项目,完善年度锦标赛团体总分带牌项目。探索市队社会办模式,有计划推进足球、武术、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射箭、射击等项目与社会机构合作。大力开展市级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工作,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积极举办2019年铜陵市青少年足球联赛、田径锦标、登山比赛、阳光体育大会等比赛,在夯实青少年后备人才储备库的同时实现体育塑人育人的终极目标。

改革引领,激发产业活力。持续深化体育领域改革与创新,树立体育产业发展“全市一盘棋”思路,着力打通部门单位间壁垒和关节,合力推进铜陵西湖体育生态公园、农林运动康养小镇等建设,激发体育旅游休闲产业活力,统筹指导县区开展体育公园的谋划、申报和建设工作。加强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项目的谋划、申报以及联系协调工作,稳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试点工作。做好体育中心新馆新场的运营管理工作,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优化昆仑决·决胜密码体育娱乐秀活动等,提升市场化品牌赛事活动影响力,奋力推动2019年体育强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池州市

2019,池州市体育用锲而不舍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努力推动体育创强再上新台阶,为推进“三优”池州建设作出新贡献。

坚持市县联动,强力推进体育强市(县区)建设。把体育创强作为“一号工程”常抓不懈, 适时召开全市体育创强工作推进会,认真查找体育创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工作思路和举措。督促各县区围绕体育强县(区)建设,完善具体实施方案,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氛围。

坚持品牌引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普及。一是创新办好池州国际徒步大会和池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深入挖掘赛事主题与文化特色。二是持续推进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市、县区“五个一”、乡镇(街道)“三个一”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行政村健身工程提档升级。三是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贴近各地山水特色、贴近人民群众休闲健身的需求,持续抓好“诗意杏花村”健身走、“中国最美原生态山乡”安徽石台怪潭漂流公开赛等赛事活动,打造县区精品赛事。四是推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扩大工作覆盖面。五是做好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坚持体教结合,抓好青少年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国家级、省级、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户外活动营地建设,加强青少年体育组织的培育与管理。二是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三是抓好青少年体育竞赛。建立市、县区、校级田径、足球、乒乓球等三级联赛体系,办好各项联赛活动。四是推进新周期运动项目结构调整和运动队建设。结合该市实际,重点抓好跆拳道、武术等优势传统项目,继续推进部分运动项目市队校办、协会办、俱乐部办等改革试点工作。

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体育产业再上新台阶。一是重视抓好体育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争创更多的国家级、省级体育特色小镇、体育生态公园、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综合体。二是加大与发改、文化旅游等部门合作力度,推进“体育+”“+体育”,培育一批国家、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推出新一批市级体育旅游户外精品线路。三是继续加强彩票网点建设和营销宣传,努力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四是做好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工作,抓好全市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及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运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