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两会”新闻中心1月16日15:30在省政务服务中心C区407新闻发布厅召开媒体见面会,由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及4位“两会”代表、委员围绕民生工程建设介绍有关情况。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建国:
今年新增民生工程涉及养老、就业等
据罗建国介绍,2018年,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达到5363亿元,增长10.4%,财政支出超过6500亿元,达到6572亿元,增长5.9%,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为全省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一直保持全国前列,特别是构成民生支出重要内容的教育、科学技术、社保、交通、城乡社区支出等,增长均快于全省财政支出平均水平,全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首次超过千亿元,达到1067.3亿元,增长13.5%。
2019年,我省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将更多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省对市县一般性转移支付,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坚持引导带动和放大撬动,不断放大财政资金效应。
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支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健全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支持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扎实做好33项民生工程工作,新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就业创业促进工程等项目。
省政协委员、合肥市政协副主席谢海涛:
支持合肥学院升格为合肥大学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积极争取财政加大教育支持力度,教育民生工程得到了优先保障。谢海涛建议,我省应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覆盖率。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支持我省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分类建设地方高水平大学和一流专业。支持中德高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合肥学院升格为合肥大学,为区域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省人大代表、淮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胡溟遐:
提高民生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据胡溟遐介绍,淮北市创新“1+5”工作推进机制(“1”是指每项民生工程制定“一个实施办法”,统领实施各项民生工程。“5”是指在实施办法统领下5项推进措施),确保了民生工程顺利实施。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政策宣传力度,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注重宣传实效,更好地发挥媒体舆论宣传优势,推进民生工程实施,增强舆论监督作用,在电视台开设“民生访谈”节目,在广播电台开设“民生政策走进直播间”等专题栏目,组织不同群体“看民生”活动,加强群众参与,使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提高民生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省政协委员、滁州市食药监局副局长杨庆毅:
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保障制度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杨庆毅认为应该从就业、社保、医疗、食品安全、住房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入手。
其中,解决好就业问题,应注意调整经济结构,哪些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政策引导就要跟上去,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抓好培训,改进服务;制定政策,帮扶特困,特殊人群特殊对待。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构筑全覆盖的民生安全网。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扩大保障覆盖面,真正实现“应保尽保”;探索新的制度建设,针对不同群体增加新的保障项目,如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省人大代表、潜山市体元村党支部书记彭代高:
民生工程让我家乡变美、变富
我省民生工程不少与农村农民农业息息相关。比如:美丽乡村建设,结合村民意愿要求建设美丽家园,先召开座谈会,成立理事会,村里主导,村民主体,进行了一改二保三清四拆五化办法来建设,达到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同时也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倡导乡风文明,自觉做好建后的管护,达到长期美丽干净的效果。
“要想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我村近几年整合各方面资金,投入近400万元建成了15.6公里水泥路,目前全村已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彭代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