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鞍山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坐标上,2018年意义特殊。
这一年,世界500强纷至沓来,进出口贸易一路上扬,马鞍山企业“走出去”步伐迈得更大;这一年,打通“断头路”,马鞍山-南京-镇江城际铁路获批,签订“一揽子协议”,东向发展跑出了“加速度”;这一年,保税区通过“国考”,正式封关运行,江海联运时代到来,航运历史翻开新篇章……
在无数个“这一年”里,马鞍山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走开放合作道路,明确打造“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新定位,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等高对接苏浙沪,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大力加强对台对欧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全力推动新时代马鞍山高质量发展。□王永霞 张浩 张发平 文/图
打开“大门”,全面融入长三角
在安徽版图中,马鞍山居中靠东,是长三角的成员,紧邻苏浙沪,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到全面对接、深度融合,马鞍山敞开“东大门”,始终以开放的姿态逐梦“融合之路”。
近年来,一揽子融通政策相应出台,马鞍山全面融入“长三角”纲举目张。为了加快融入进程,2018年5月22日,宁马两市党政主要领导会商对接会在南京召开,并签署了宁马两市合作工作机制协议。
融入长三角,最先行动的是交通。2018年,皖105省道对接苏340省道、皖445省道对接苏341省道全线贯通,宁马合建收费站建成通车。这两条“断头路”的打通,改善了马鞍山区域干线公路出行环境,形成一条通往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对马鞍山东向发展、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好消息仍不断传来。就在宁马商务经济协议签署的当天,合作建设巢马城际铁路框架协议也成功签约。该项目是马鞍山全面深度融入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一号工程”,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马鞍山与南京、合肥两市的距离。
如果说交通相接是马鞍山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起点,那么产业、公共服务、旅游等的相融就是面的铺开。尤其在产业发展方面,马鞍山积极加强与都市圈城市的产业合作,雨润肉制品、红太阳生物药肥、华星化工、东方置业、金鹰国际、苏宁电器、苏果超市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马鞍山。同时,马鞍山也积极支持本地企业向南京发展,马鞍山在南京投资的项目达300多个、投资额近200亿元。马鞍山还积极整合全市开发园区,做大做强招商承载平台,积极承接南京、上海、北京、武汉等都市圈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智造”领先,把世界拉进“朋友圈”
2018年12月31日上午,位于马鞍山市博望区的哈科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车间里,一套货值40多万美金的激光切割机、折弯机正在装车。3个星期后,这套设备将会出现在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工厂。
“短短两年,欧洲就成了哈科机床的全球最大市场。”公司总经理李忠华介绍说,2018年公司对欧出口额达到400多万美元,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发货。
一路飘红的贸易额,源自于全市对欧合作的决心。2017年,马鞍山提出对欧、对台合作,排出了任务单,列出了进度表。2018年,更是吹响了对欧、对台合作“集结号”。 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指出,推进马鞍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必须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思路、战略和路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马鞍山的城市定位就是“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其实,在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和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马鞍山就上演了两场“智造”领先“重头戏”:与全球中小企业联盟联合举办合作交流会、受邀参加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欢迎晚宴。通过这两场活动,不仅签约了德国坚倍斯顿工业新材料项目、德国酷牌钢制板式散热器项目等,而且宣传推介了马鞍山优越的投资环境,结交了一批新的外国朋友,扩大了对外影响。国际徽商大会上,马鞍山34个项目正式签约,投资总额355亿元,项目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欧合作,马鞍山选定郑蒲港新区为中欧产业园承载主体,打造一个融合科技产业、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生态叠加的国际化欧洲产业园,以高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为主导,建设低碳绿色生态示范区。
发展开放型经济,不仅要有“引进来”的底气,还要有 “走出去”的勇气。 2018年7月31日,伴随挖掘机的轰鸣声,最后一方岩土被击碎,由十七冶集团交通工程技术分公司承建的印尼高速公路第一条隧道工程——芝苏达武万隆至达武公路隧道工程左线顺利贯通。无独有偶,该市中机诚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总合同额已超10亿元。据统计,2018年马鞍山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企业达17家, 71个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施工。
建立保税区,托起“以港兴市”梦
2018年4月10日,随着全国首艘江海直达船在马鞍山港完成卸货作业,也开启了马鞍山江海联运的新时代。这艘“江海直达1”号是我国第一艘既可通江又可达海的2万吨级散货船,彻底改变了我国江船不能出海,大型海船无法纵深至南京以上港口的状况。
物流催生港口,港口带来物流,马鞍山没有海港,但拥有数十公里的长江深水岸线。变资源为机遇,从2015年开始,马鞍山就提出实施“以港兴市”,打造江海联运枢纽中心。2018年,马鞍山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亿吨、集装箱量18万标箱,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位,港口资源整合有序推进。
2018年6月13日,由国家海关总署、发改委、商务部等八个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马鞍山综合保税区进行实地勘查,同意通过验收,标志着我省第三个综合保税区正式进入封关运行新阶段,安徽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再添新名片。 马鞍山综合保税区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区港联动的综合保税区,距离郑蒲港一期2公里。它于2016年8月26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是安徽省继合肥、芜湖后第三个获批的综合保税区。区别于省内其他两个综保区,马鞍山综保区错位特色发展明显,主要依托港口发挥水运优势,实现大宗商品的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无论是产业、产品还是贸易伙伴,都与芜湖综保区、合肥综保区有着明显的互补性。
不仅如此,2018年马鞍山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铺开,业务申报覆盖率达100%;肉类指定口岸已运营,已实现进出口额1.5亿美元。当涂经开区纳入国家级经开区培育期;经开区、慈湖高新区、郑蒲港新区争创省国际合作产业园……
大平台带来大开放,大开放迎来大发展。2018年1至11月,马鞍山外贸备案登记企业达到1665家,实绩企业超过450家,其中年底有望超过5000万美元企业达到8家,为外经营业额持续增长增添了后劲。
回首过往,马鞍山从未像现在这样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也从未如此接近拥抱世界的梦想。站在新的起点,朝着新的坐标,一个更加开放自信的马鞍山,正迈着坚定从容的步伐走出安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