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生。2019年1月1日清晨5时,安医大一附院高新院区,一位64岁的老人脑损伤导致脑死亡,捐出一个肝脏、一对肾脏和角膜。1月1日清晨6时,安医大一附院中心手术室。51岁的肝衰竭男子刘鸿(化名)收到了他生命中最珍贵的“新年礼物”——捐献肝移植。
六旬老人捐出器官助3人重获新生
2018年12月31日,当获悉家属捐献意愿后,安医大一附院OPO团队成员孙胜红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帮助捐献者家属完成器官捐献的相关手续。安医大一附院器官移植团队接到消息后,立刻在移植工作群中发出“总动员”,节日休假的工作人员立刻返岗。连夜通知患者、病房准备、血浆血小板准备、手术室、麻醉科、ICU准备……每个相关人员在跨年夜随即行动起来。
“患者又呕血了,时间就是生命”。刘鸿(化名)患有慢加急肝衰竭,肝移植是唯一的重生希望。完成相关捐献手续后,2019年1月1日凌晨4时,安医大一附院器官获取团队赶赴高新院区手术室。清晨6点37分,获取结束。通过系统,器官被统一分配到安医大一附院。7点,肝移植手术紧张进行。与此同时,捐献肾脏修整、肾移植配型等同步进行。中午12时,肝移植顺利结束。下午4时,两台肾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在众人的接力奋斗下,64岁老人捐献器官的大爱之举帮助了3人重获新生,新年第一天“最美礼物”情暖江淮。
我国公民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 已位列世界第二
据安医大一附院OPO(器官获取组织)办公室负责人朱乃庚介绍:器官捐献遵循“自愿”“无偿”的原则,潜在捐献者是否符合捐献条件,医学标准评估潜在捐献器官是否适合进行器官移植;直系家属依法自愿签署器官捐献各项文件,并由有资质的器官获取组织获取器官,捐献器官根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给最需要的待移植病人。器官捐献与移植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协调合作,不仅需要严谨精湛的手术操作,还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术后监护,更离不开器官捐献协调团队的奔走联络。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器官捐献意识逐渐增强,中国公民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已位列世界第二。越来越多捐献器官的大爱之举,让生命得以用另一种方式,在他人身上延续。
据了解,2018年,安医大一附院完成了国内首例直升机转运心脏移植,并完成肾移植150例,肝移植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