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徽公路总里程超20万公里
“要想富,先修路。”40年来,安徽交通运输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省交通建设年投资量从1978年的不足1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840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快速增长,交通网络不断健全,一个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支撑,农村公路为基础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干支相连,纵横交织,与水路、铁路、航空衔接有序,南北6小时、东西3小时过境。
改革开放初期,安徽交通建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山区道路建设全面铺开,长期以来的“乘车难、货运难”得到逐步缓解。公路总里程达30136公里,省会合肥到各地市18条干线公路完成拓宽改造800公里。在全国率先兴建合(肥)宁(南京)高速公路安徽段,开创安徽乃至全国修建高速公路的新时代。
1991年开始至2000年,安徽交通进入大发展、大提高、大跨越阶段。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39亿元,合(肥)宁(南京)高速公路、合(肥)巢(湖)芜(湖)高速公路、铜陵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实现我省高速公路和域内跨长江大桥零的突破。沪蓉高速公路高界段、界阜蚌高速公路、芜湖长江大桥、南照淮河公路大桥、南淝河航道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投入使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规划体系逐步完善,高速公路网、普通省道网中长期规划发布实施,公路水路建设规划纳入省政府现代基础设施建设“1+9”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2012年至2017年,相继建成马鞍山长江大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蚌淮高速等32个高速公路项目,完成芜申运河、沙颍河、合裕线三大干线航道整治等16个水运重点工程建设,建成合肥港综合码头、郑蒲港一期工程、合肥综合客运枢纽站、皖北徽商物流港等,完工农村道路畅通工程7.2万公里。
据悉,截至2017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20.3万公里,居全国第8位;路网密度145.8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5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673公里,一级公路总里程4151公里。全省乡镇通客车率达到100%,建制村通客车率为98.73%。
工业:安徽正加速迈进制造强省
安徽四大家电产量已突破1亿台,占全国的1/4,全国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就有一台是“安徽造”;汽车整车出口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向全球贡献了20%的智能手机液晶屏、30%的平板电脑显示屏……40年来,我省把发展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棋子,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华丽转身。
20世纪80年代,我省通过推行国有企业“利改税”改革和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充分释放了市场活力;90年代初,在国有企业开展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改革,大力兴办乡镇企业,重点发展轻工、家电、纺织、食品等产业,工业增加值在1996年历史性超越农业,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1999年突破1000亿元。
21世纪,安徽相继实施县域经济、轻工大省、工业强省、制造强省等重大战略,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动力、主引擎作用日益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经济呈现有速度、有质量、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1.15万亿,是1978年的317倍,年均增长15.9%,工业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31.8%上升至41.8%,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基本确立,正在向制造强省加速迈进。
科技创新:安徽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从世界第一台VCD、中国第一个基因工程重组药物、中国第一台C波段全相参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中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到我省主持或参与完成的“墨子”“悟空”和“天宫”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诞生、世界首次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一大批原始创新成果在安徽竞相涌现。
2012年以来,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中部地区前列。2017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2%,达到2.09%,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3件,居全国第9位,同比增长29.6%。
据统计,全省已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3个,国家级高新区6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5家、省级高新区10家,逐步形成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为主体,以创新型园区为载体,皖江、皖北、皖南、大别山区竞相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全省建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70家,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20家。
以改革推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我省先后出台实施合芜蚌先行先试政策、创新型省份“1+6+2”政策以及支持“三重一创”、科技创新、制造强省、技工大省、大院大所合作等系列十条政策,加快建设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资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发展支撑体系,逐步构建了涵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知识产权等多样化工具的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