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天,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变堆园区工程正式开工,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成立,这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里程碑事件。
合肥第4个大科学装置开工建设
据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曹发义介绍,大科学装置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标志和重要基石。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经建成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稳态强磁场三个大科学装置。三大装置在技术上具有共性,在支撑的学科方向上相互关联,科研人员依托三大装置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产出众多世界一流科技成果,形成安徽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以下简称“聚变堆主机研究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优先启动项目,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4个大科学装置,将建设国际领先的超导磁体和主机偏滤器两大研究系统,解决从聚变能利用从实验到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加快核聚变能工程化应用进程。设施建设过程中衍生的技术可推动高能物理、电力储能、核磁共振、地质勘探、深空推进等多个领域发展,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今天开工建设的聚变堆园区是聚变堆主机研究设施的重要载体,也是合肥滨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十岗将成为全球最美科研圣地
为了承接今后更多大科学装置落户,安徽省、合肥市共同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风景秀丽的三十岗乡,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将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打造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并结合董铺水库、三十岗生态绿地等自然风景,形成全球最美科研圣地。
聚变相关技术已在国民经济中开拓应用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拥有一系列国际先进或独具特色的成果。2017年7月,EAST装置实现了大于100秒的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这是新的世界纪录,也是聚变研究第三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8年7月,实现了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在稳态高参数托卡马克研究方面长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也深度参与了国际科技合作最大的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 计划,部件研发做到了一次合格率100%、 国产化率100%、 产品性能和进度均处于ITER七方(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之首。
在开展热核聚变研究同时,也注重推动聚变相关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开拓应用。目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已建成国内最大的直流电气设备测试中心,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拥有六个不同功能的电气测试平台,可为电力系统、冶金、轨道交通、科研、国防等领域提供测试服务;正在研发世界最紧凑型质子治疗装备,将为癌症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放射治疗,可大幅提高我国精准医疗水平和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水平,同时推动材料辐照、生物制药等前沿技术研究。
合肥将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做出巨大贡献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与欧、美、俄、日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EAST装置成为国际磁约束聚变装置中最前沿的国际开放平台之一,与美法开展的聚变联合研究成为国际科技合作的典范。
曹发义说:“12月14日成立的国际聚变联合中心,将在“开放共享、发展共贏”的理念下,瞄准核聚变领域关键科技问题,依托合肥地区优势创新资源,聚集世界主要核聚变研究力量,建立更稳定、更包容、更灵活的合作架构和交流机制,共同开展科技公关,加快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能进程。未来的合肥,必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核聚变能重大创新基地,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