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淮河两岸儿女历经艰苦奋战,在被称为“最难治理的河流”上绘就着新的篇章。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曾是千百年来淮河儿女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但是,历史上黄河多次溃决夺淮,使淮河丧失了入海口,这条河流也就经常变得桀骜不驯、泛滥成灾。淮河水患,不但使沿淮广大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而且危及国家粮食生产、铁路运输以及能源供给的安全。
我省淮河流域面积6.7万平方公里,耕地4270万亩,人口4150万。如今摊开地图能看到,大型水库、节制闸、灌区等水利工程分布于淮河河道上。这些工程大大改善了沿淮地区防洪保安和灌排条件,使得沿淮群众远离洪水威胁,实现安居乐业。
另外,查阅历年来的治淮工程项目目录可以发现,在我省新一轮治淮工程中,淮河行蓄洪区和淮河干流滩区居民迁建首次被单列出来,与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治理并列组成治淮4大主要任务,强化推进。而以前居民迁建工作只作为具体工程建设中的一项。 “这充分体现出治淮理念的与时俱进。”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早期偏重于防治洪水,削减洪峰,到“蓄泄兼筹”“管理洪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新的治淮理念,治淮理念与时俱进。
回顾历史,安徽治淮取得一次又一次阶段性胜利,当年洪水时沿淮群众“攀树登屋,呼号求救”的景象已不存在。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总规划师徐迎春从事水利规划设计近四十年,可谓是一位“老水利”,他坦言,随着国家和安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地各级政府对治淮工作的重视,安徽人民的淮河安澜梦一定会实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淮河治理,治淮取得重要成效,重要原因就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实力增强了,地方经济发展了,为治淮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据悉,下一步,安徽将进一步强化科学治水理念,加大工程投入,强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位。展望未来,淮河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