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歌曲《常回家看看》的歌词唱出了众多老人的心声,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老人却面对着子女宁愿低头玩手机,也不乐意听他们唠叨的无奈,面对老人们的唠叨,子女们也表示很烦心。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专家表示,唠叨实质上是关心,子女应耐心倾听。
9成老人唠叨 遭遇子女“不耐烦”
据了解,一项关于“子女在与您的沟通中是否会不耐烦”的调查显示,9成老人曾遭遇子女态度欠佳等问题。最近,记者走进合肥市卫楼社区等多个社区采访了20位老人,其中,18位老人“吐槽”自己只是想多和子女聊聊天,却总是遭遇对方不耐烦的回应。
家住合肥市卫楼社区的刘阿姨说,自己只是想多了解一下女儿的生活,但每次多问了两句,女儿便敷衍道:“说了你也不懂!”每次听到这样的回答,刘阿姨心情就格外低落。“儿子是宁愿埋头玩手机,也不愿意和我们聊天。”刘阿姨的邻居罗大叔也有着同样的烦恼,“多说了几句,他就嫌烦,让我们别瞎操心。”
“那些陈年往事,我从小到大都听你们说了几百遍了,能不能不说了?”“爸妈,你们什么都别管,我自己的事,我自己做主”……合肥市民朱阿姨说,自己和老伴刚张嘴,要说些什么,儿子便直接下了“封口令”,“难道真的是我们太唠叨了?可我们唠叨,也是关心他呀!”
对父母唠叨“不耐烦”子女称“有苦衷”
对于父母的唠叨,众多年轻人在采访中表示很烦心,在老人们对子女的“不耐烦”多有抱怨的同时,子女们也直呼自己有苦衷,“父母关心我们,为我们好,可是他们不能一个劲儿地把他们的想法强加给子女。他们老想把他们生活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子女少走一些弯路。可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自己去选择,自己去经历。”30岁的小陈最烦父母给她安排这,安排那,“和他们说了很多次,可他们仍旧一如既往地唠叨我。”
38岁的吴先生在银行上班,平时工作量大、很累,加上有两个孩子要照顾,他经常觉得自己忙得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在我看来,回到家就想安安静静休息一下,可每天从我一进家门,父母便开始唠叨。”
小到孩子看什么书,大到工作业绩如何……吴先生的父母都想了解,“除了问东问西,他们还喜欢以过来人的口气给我出主意、提意见。”吴先生说,父母的唠叨不仅让他心理压力很大,还产生了不愿回家的念头,“每天回家前,我都会先在楼下抽根烟,调整下心情再进门。”
40岁的黄女士“吐槽”父母的唠叨无处不在,“我教育孩子,他们会唠叨个没完,甚至我下楼收个快递,他们也要唠叨几句……”为此她曾多次和父母沟通,“我说我都是40岁的人了,他们总像教育孩子般唠叨我,真的让我很没面子,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没有变化,真是伤脑筋。”
老人唠叨大多有原因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表示,不少老人喜欢说些千篇一律的话:“多穿点,外边冷”“多吃点,别饿着”“怎么我说什么你都不听”……“任你耳朵听出了茧子,老人却每天雷打不动地唠叨,有用的没用的从早说到晚,其实老人唠叨大多有原因。”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心理要获得健康,需要各种环境因素的丰富刺激。如果缺乏这种刺激,人就会变得呆板而神经过敏。“老年人从工作或劳动岗位退下来后,就会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一些“不顶用”的事情上。譬如热衷于回首往事,因而喋喋不休;晚辈下班回到家之后,老人就会尽情倾诉心中郁积之言;年轻的儿女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上和老人有诸多不同,老人需要不停说话来表达反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上述原因,导致大部分步入老年的老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爱唠叨的人。”周金妹解释道。
唠叨其实有三大好处
“不少子女认为,老人爱唠叨,令自己不胜其烦,其实老人爱唠叨有不少好处呢!”周金妹表示,唠叨让心理更健康,如果老人每天不爱唠叨,甚至不爱说话,总把不顺心的事埋在心里,日积月累,就变得食不知味、睡不安稳,容易使神经系统的防御功能和脏腑功能失调,让疾病趁虚而入。而如果面对这些不顺心的事儿,老人们能够通过意义简单、琐碎的语言唠叨出来,则有助于他们释放压力和不安全感,潜在的抑郁都被语言释放出来,老人身心更健康。此外,无论是和家人唠叨,还是跟外人唠叨,都说明老人愿意与人交流,避免了与外界隔绝,这是一种十分健康的心态。
唠叨能让大脑更灵活,美国一项近20年的心理学研究称,老人唠叨,即反复说同一件事,有助于提高记忆力。人类大脑用进废退,每次说话都需要经过逻辑思考,进行语言的提炼和组织,多说话可以刺激大脑细胞,使之保持活跃、兴奋,可有效推迟大脑的衰老进程。大脑有专司语言的功能区,如果说话太少,大脑中专管语言的区域兴奋度就会减弱,不利于大脑的健康运转,多说话可促进大脑这些功能区的发育。有些老人总没话找话,说明他的思维不间断,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认知障碍症。
此外,唠叨延缓衰老,经常说话的人,能使口腔肌肉和咽喉得到锻炼,有利于保持耳咽管的通畅,使耳朵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对于耳鸣、耳聋有保健作用,说话时带动眼肌和三叉神经运动,还可防止老花眼、老年性白内障和视力减退。
唠叨实质上是关心,子女应耐心倾听
周金妹表示,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便会有一种失落感与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渐差,还会出现无能感、焦虑感及缺乏安全感。不仅如此,他们幼稚、依赖、固执、唠叨、敏感、暴躁的情绪和行为也会日渐明显。
“老年人的唠叨,实质上是对孩子们的一种关心,他们希望能与子女更加亲近。再者,老年人经常会给予子女建议,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老人对自信心和自身权威感的一种找寻。”周金妹说,这时候子女们的耐心倾听与虚心接受,会让老人们觉得“我还有用”,是对他们的一种情感慰藉。
反之,如果子女长时间对父母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但会使得老人们的自卑感增强,心情低落,长此以往,大大增大了他们得老年抑郁症的几率。“父母是过来人,他们的话,还是很有道理,值得借鉴的。我们也许不能对父母的观点条条照做,但需要做到耐心地倾听。”
同时,周金妹也给老年人们提了一些建议,“社会在发展,思想观念变更很快。老年人退休后也不要一门心思把注意力放在子女身上,应该去学习新鲜事物,比如可以去旅游、去学习上网,年轻人关注的事儿老年人也去关注,这样不仅能使他们的生活更丰富,和子女对话也会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