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货物要运到扬州,再经上海中转出海,耗时七到十天。自从蚌埠至连云港集装箱航线开通之后,我们货物就直接从蚌埠港到连云港出海,路上只要四五天,降低成本近20%。”近日,某船运物流公司负责人荣守聪谈起蚌埠港的变化颇有感受。
为服务和促进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2013年,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开通至扬州、太仓集装箱直达航线,在淮河水系率先开启了集装箱业务。2015年,新增至连云港集装箱直达航线,实现江海直达。2017年,获批成为淮河水系首个二类水运口岸,具备开展外贸集装箱业务条件。
近年来,我省围绕优化港口布局、提升港口现代化程度,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聚力构建以皖江、江淮、淮河三大航运枢纽为重点的港口群,打造了一批内陆扩大开放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资100余亿元,在淮河水系建成了蚌埠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这一千里淮河第一大港、首个集装箱港、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成为皖北地区水路通江达海主平台;在江淮之间建成了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这一长江支流规模最大港口、水运二类开放口岸、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实现“合肥制造”就地下水、通往全球;在皖江沿岸建成了马鞍山郑蒲港这一皖江北岸最大深水港、水运一类开放口岸、粮食指定入境口岸,升级了铜陵港长江外贸码头这一全国首批对台直航口岸、水运一类开放口岸,同时芜湖、安庆、池州等地水运开放口岸设施也得到持续完善,显著增强了皖江港口综合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港口及水运口岸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7年底,全省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932个,泊位码头长度72642米。其中5000吨级及以上泊位数145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7个),1000~5000吨级泊位数318个。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5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合肥港为二类水运开放口岸,蚌埠港二类水运开放口岸预计年内验收。2017年,安徽水运货运口岸完成进出口运量2989.36万吨,同比增长3.4%,占全省货运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的96.6%,成为服务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 周克南 记者 周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