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弹指一挥间,虽说这是历史长河中的瞬间,但却给淮南这座老牌资源型城市带来了令世人震惊而又为之炫目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运行下行,化解过剩产能等巨大压力。淮南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挥笔书写了转型发展的新篇章,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经济速增长 跨越新台阶
从淮南市统计局、发改委提供的能充分反映巨变的数据,来感受淮南。
经济总量增长141.5倍,人均GDP跨越新台阶。
经济总量是综合实力提升的关键性指标。1978年淮南地区生产总值(GDP)仅为7.8亿元。从2008年开始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元台阶。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11.5亿元,较1978年增长141.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也随之节节升高。由1978年的561元提升到32017元(折合4742美元)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由1978年的2.7亿到2017年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21.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78.8倍, 三次产业比由11.5:66.7:21.8调整为12.1:47.4:40.5。三产服务业的比重显著提高,折射出淮南的转型。
商贸服务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4亿元,比1978年增长230.8倍。进出口总额29925亿美元,利用外资23859万美元。分别与1995年增加11.3倍和31.7倍。
改革开放红利惠及人民生活大幅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从百元级到万元级的跨越。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404.9元,1980年仅为324元,年均增长12.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40.9元,而1980年仅为144元,年均增长12.3%。
行创新驱动 促产业转型
经济的全速发展离不开深化改革和创新。
在改革开放中淮南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创新驱动战略为龙头的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坚持“1235”发展思路,践行“2356”产业转型路径,奋力在破解“一煤独大”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了新路子。
首先,聚精会神实施创新发展,提前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大数据成为转型的突破口。在加速转型的思路下,2011年淮南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云海战略”,将大数据作为淮南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要支撑领域和发展方向。
借助云计算技术发展大数据。淮南也由此成为华东地区纳入城市未来发展战略的城市。2013年1月淮南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智慧试点城市。从此,在淮南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一系列政策引导下,淮南大数据产业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一批围绕“云海战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项目,一一建成投入运转,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6600个机架已建成投用。淮南市还建成了国内首个钱学森智库分中心,国产自由卫星应用大数据中心一期,以及占地7.1万平方米的“江淮云”创业孵化平台和9.6万平方米的“智慧谷”科研孵化平台……初步形成了存储、交易、应用三大体系产业链。
淮南大数据已形成集群效应。产业基地集聚大数据及其关联企业超过500家,2016年实现产业产值26亿,2017年将达到40亿元以上,据淮大数办和发改委预测2020年大数据及相关产业占全市总产值有望超过10%。
在政策和相关措施的指引下,创新发展也带来了人才集聚效应。全市拥有国家创新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院所2家、院士工作站10家、高新技术企业7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63家,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4.5件,建成全省唯一的市级标准化研究院,八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践行新理念 构建新格局
淮南市以创新驱动为中心的“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在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方面也都取得显著的成效。
围绕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强城乡建设,已累计投资突破10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130平方公里,全面改造提升老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公路62公里,完成3条铁路下穿改造工程,新辟42条公交线路,新增公交车782辆。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5.9万套,惠及群众16.7万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畅通农村道路工程519.83公里,完成33个美丽乡镇和48个省级、45个市级县区中心村建设,对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清理垃圾7.5万吨,建设污水处理站25座,改造卫生厕所6555户,完成4790户农村危房改造。
围绕绿色发展。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坚持生态优化,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782个,并开展十余项环保专项行动,将非法码头、主城区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完成22台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6%,能源消费增速控制在2.7%以内,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八公山、上窑山、舜耕山等山体生态修复和焦岗湖、瓦埠湖、高塘湖等湖泊及淮河两岸湿地生态保育,划定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保育区21000亩,焦岗湖湿地生态修复与示范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
淮南坚持全面开放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17年引进内资786.9亿,同比增长9.8%。利用亿元以上省外到位资金457.5亿元,增长12.1%,外贸发展进出口总额增长10%。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大物流园区、推进皖北城际铁路、沿淮高公路、淮南港七大港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纵两横”高铁网,“两纵三横”公路网、“四环七通道”干线路网交通新格局。
淮南共享发展,百姓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建成并网发电村级光伏电站7884个,户用光伏电站5725户;贫困家庭雨露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全市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平均实际报销比例91%。
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进法定人群社会保险全覆盖。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7.48万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城镇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525元/人,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提高到4020元/人,分别增长5%,26.4%,29万人城市居民,7.5万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2.6万人,全年年医疗就助29.3万人次,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9万人。
健康淮南加快建设步伐,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成投用,多个新建医院开诊运营,智慧医疗,山南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院等加快建设,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完成62.91%,城市15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