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
家校群传授回访技巧折射了啥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家校群传授回访技巧折射了啥

□ 马涤明
发令员 王恒/漫画
 

“要求我们填问卷调查只能勾选好的,打电话回访也要(规定)怎么说。”近日,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小学部五年级一班家长梁鑫向媒体反映,班级家委会为了应付教育局对家长的电话回访,连夜在家校群里教授家长“该如何回应”。(11月19日澎湃新闻)

教育局对家长的回访,其了解的真实情况越多,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督管理也越有效,进而越符合家长的利益。比如“传授技巧”中提到的教育局将调查涉及体罚学生、指定培训机构学习、买课外书、收红包等问题,无不关乎家长切身利益。如果这些问题都不存在,就无需任何人传授应对技巧;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家委会和一些家长为何做包庇学校和老师而出卖自身利益的选择?这个问题最值得研究。

如果说,学校、老师也好,家长也罢,大家首先都是理性经济人,那么大家都会首先做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如果明明是存在指定培训机构、推销课外书等问题,家委会和一些家长却以牺牲自己利益来掩护学校和老师,恐怕只有存在另一种“符合自身利益”的合理理由,才能解释这种“大义灭己”的不正常现象。在此损彼益的问题面前,家长们毫不犹豫地“让渡”自身权益,并非家长们“高尚”,而是其中的利弊得失是明摆着的:若不管维护不维护校方和老师利益,家长都有损失,而不维护的结果是损失更大——自己的孩子可能会“没好果子吃”,家长们“大义灭己”就是权衡利弊后的相对理性的选择。

事实上,家委会异化、家校群成“马屁群”等等现象,根本问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某种“依附关系”,进而衍生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依附关系”;最大的原因是,家长对老师和学校“挟学生以令家长”的恐惧。问题的本质则是教育权力异化,一些学校和教师的师德严重不及格。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再多的回访调查这样的监管手段,恐怕都是扬汤止沸。如何把准“师德师风”问题的脉、对症下药,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