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40年,一个时代的诗和远方
2018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少年班40年,一个时代的诗和远方

 

红专并进, 科教报国,中科大喜迎六十华诞;星光熠熠,人才辈出,少年班育人四十芳华。2018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六十周年,也是科大少年班办学四十周年。四十年来,科大少年班一直备受瞩目。

早在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就向我国领导人提出建议——中国要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少年班的设想由此浮出水面。彼时,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科技人才严重断档,“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问题。从少年人才入手,主要是为了打破当时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状况,能使全国各类人才培养步入正轨。

1977年,一起推荐“13岁天才少年——宁铂”的新闻事件,直接催生了少年班的创办。在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著名科学家的倡导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大力支持下,1978年3月9日,寄托着一个国家对人才的渴求,中国科大创建少年班并招收了第一批来自全国范围内的21名学生。这期就包括当时大名鼎鼎的宁铂、谢彦波等平均年龄只有14岁的少年,他们当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1岁。当年他们被称为“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更经常地,是被称为“神童”。一时间,少年班成为社会热议话题,诸多“神童”“天才”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作为人才培育试验田的少年班,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是不是拔苗助长?如何避免“伤仲永”式悲剧?质疑和反思始终相伴。有人认为,那里都是年龄很小的“神童”“天才”,把他们集中起来教育,扼杀了个性;也有人认为,少年班招收的是“偏才”“怪才”,作用并不大。

历经多年的探索,如今少年班学生选拔已趋于完善成熟。少年班学院目前学生绝大多数是16岁到18岁,选材不以低龄取胜,更不是选所谓的“偏才”“怪才”,他们需要经过高考检验,注重全面素质。有意识培养智力超常的少年,尊重他们的个性,但并不放弃对综合素质的考评,这是少年班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模式。在这一教育模式下,培养出了一大批名扬天下的英才。

在过去四十年中,科大少年班一共走出5名院士,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骆利群,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副校长杜江峰,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庄小威,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教授顾建军。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科研机构脱颖而出,成长为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另外,百度创始人之一、百度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独角兽企业寒武纪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兄弟等,在IT、金融、制造等行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星光熠熠,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少年班”见证了重新重视知识与人才的改革年代。四十年来,它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振,走出了一条广阔的育人治学之路。           □ 高斌 据《安徽画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