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喜欢购物,并趁着打折、促销“买买买”,25岁的合肥市民周小姐便是一位“购物狂”,最近,由于她的疯狂囤货行为,还引发了“家庭大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表示,购物成瘾,疯狂囤货,算是一种“病”,得治!
年轻女孩疯狂囤货,一堆日用品过期
家住合肥市沁心湖社区的周小姐是一位“购物狂”,她喜欢逛街、网购,每次打折、促销,她都会“买买买”,疯狂囤货。随着今年“双十一”到来,她又蠢蠢欲动,甚至引发了“家庭大战”,全家人都反对并责怪她“挥霍浪费”。周小姐的妈妈说,女儿非常喜欢囤货,囤了一大堆日用品和化妆品,如洗发水、牙膏、沐浴露、肥皂、洗衣液、口红、面膜……“囤得太多了,家里一大堆过期的商品。”
可周小姐认为,自己并不疯狂,“我又不买奢侈品,买的都是日常生活用的商品。”她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非常节省,所以自己耳濡目染,也学会了过日子要精打细算,而且总觉得不囤点东西在家,没有安全感,“像面膜、洗发水等,趁着打折、促销囤货,可以省不少钱,确实有些商品包装还没打开就过期了。”但她认为,这是“失误”,一不小心囤货囤多了。
周小姐的妈妈说,女儿每个月的工资都用在囤货上,如今,囤货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要帮她改掉这个爱囤货的毛病。”
疯狂囤货算是一种“病”,得治
“买买买”是不少人的通病,那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算是一种“病”吗?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表示,购物成瘾,疯狂囤货,算是一种“病”,得治!“在购物如此方便的年代,给不出正当理由的疯狂购物囤货,连家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那就有问题了。”
据了解,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的人购物上瘾,是对现实生活压力的变相宣泄。比如有的女人与丈夫吵架后,会拿着丈夫的银行卡去购物,每刷一次卡,感觉是对丈夫狠狠的惩罚,所以会一遍遍地刷卡。
而周小姐是因为从小物质缺乏导致的购物心理,觉得要放很多东西在家里才有安全感,这是一种心理障碍,认知偏差,亦是宣泄压力的变相行为,需要心理专家给予矫正和治疗,引导她通过其他方式增强安全感,改善人际关系,让她知道在压力面前如何适应、调节,她的购物囤货癖好才能慢慢改善。
此外,说到囤货狂,很多人还会有一个感受,那就是老人也非常喜欢把外面不值钱的东西往家里拿,像宝贝一样藏起来,不愿意扔掉。周金妹说,这种心理叫“囤积”,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购物时,从众心理要不得
常言道,有钱不买半年闲,周金妹认为,看一个人是否有购物囤货病,主要评判依据有几点:1、购物经费超过经济承受能力;2、买一堆非现在所必须的东西;3、购物的过程有快感,不去购物非常难受。如果符合上面几点,那就是有问题了。
“这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属于强迫性购物。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正如周小姐所说,从小物质缺乏导致安全感缺失,现在有条件了就这么囤货,是对过去的过分补偿。”周金妹认为,安全感欠缺的人,对事情容易有不必要的过度担心,对人对事容易抱怀疑态度,不信任他人,容易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关键时刻又希望能依靠他人来帮助自己,所以会通过追求物质方面的安全感,来抵制精神层面的安全感缺失。使劲买、大量囤,总觉得自己各种东西都缺乏、都不够、都需要,通过物质的极大丰富来弥补欲求不满的感觉,这本身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征,“周小姐想要改善这个癖好,可以试试行为治疗,比如每购物一次,就惩罚自己一次。”
此外,周金妹提醒,购物时从众心理要不得,比如,有的人觉得,打折、促销时,别人都在疯狂“剁手”,自己要是不买,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由于受外界的影响而让自己的知觉、判断和认识等,表现出符合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在大多数人的面前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被从众,所以在心理学的定义上,通常从众性强的人,多半是缺乏主见、容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他人意见并付诸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