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三点四十五分,铜陵市义安区实验小学已经放学了。可校门口没有放学后的嘈杂,有的是音乐室里飘出的二胡声,舞蹈室里基本功训练,棋类室里的师生围棋打谱……而这只是铜陵市“快乐三点半”的一个缩影。今年5月份,“快乐三点半”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后,经过6个月摸索学习,逐步在市区推广开来。放学后的课后服务,在解决部分家长接孩子难点同时,也为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平台。
课后“三点半”难题 不同家庭同样闹心
“家里没有老人接送孩子,每天孩子放学我们还没下班,夫妻俩只能换着请假接孩子,很闹心。”蒋宁有两个孩子,龙凤胎,在铜陵市田家炳小学303班,作为家长的蒋宁对于接孩子问题一直都很头疼。
和蒋宁一样,不少家长也有着同样的烦恼,对于无长辈的双职工家庭来说,将孩子交给托儿所或者小饭桌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实在没招,托儿所里花费高,有的根本没有资质。”家长孙玲告诉记者,放进托儿所是无奈之举。
“对于不少家长而言,尽管家里有老人可以接孩子,但孩子接回家也只不过是‘放养’。不少爷爷奶奶也未必能管得住孙辈,只能任由他们自己。”铜陵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磊介绍,“通过实施‘快乐三点半’,一方面,是为了能够解决部分家长放学接孩子难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借助‘三点半’课堂,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课程灵活种类多 满足需求个性化
“除了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外,‘三点半’课堂也是为了发掘出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义安区实验小学副校长耿芳介绍,“我们学校依托校内的明伦少年宫,开设了传统文化与阅读、音乐舞蹈、科技创新、体育技能等4个大类39项76个班次。”
在田家炳小学“快乐三点半”2018秋季课程表上,有网球、足球、篮球、跆拳道、拉丁舞、花样跳绳、趣味瑜伽、围棋和象棋等课程。时间是周一到周日的下午3:30后。田家炳小学校长程磊表示,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现在,学校共开设三大类十二项活动。
学生家长蒋宁表示,田家炳小学的“快乐三点半”种类多,从基础到提升,从小班、中班到大班,课程划分很细。“我之前放学就直接回家了,现在我上了书法和围棋两个课。”义安区实验小学204班的学生吴程智告诉记者,每周一、三、四都在学校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感到很开心。
据了解,铜陵市从今年9月开学起,“快乐三点半”活动在铜官区的32所小学同步实施,实现全覆盖;义安区选择实验小学和顺安中心小学先行试点,覆盖人群占全区小学生一半;郊区在近郊的店门口小学、望江亭小学等5所小学先行实施。
活动一律免费 学生自愿参加
徐磊表示,“快乐三点半”活动的开展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各区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学校具体实施;二是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愿参加,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三是活动一律免费,坚持公益导向原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搭车”,进行其他有偿服务。在经费上,铜陵市各区通过财政预算追加、项目整合等方式为活动开展提供经费。其中,义安区专门安排6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快乐三点半”建设。
“我选了花样跳绳和网球两门课,这些都是我自己选的,因为我喜欢跳绳和打网球。”田家炳小学303班蒋徐子悦介绍,“网球我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了,我们每周二和周四上课,现在教练主要在教我们挥拍和对网打。”
在学生家长孙玲看来,“快乐三点半”课程的开设不仅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还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提高自我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孩子们培养课余爱好。
多元师资引流 考核保证课程质量
“我们学校的‘三点半’课程,主要由31个校内老师和30个校外老师组成。”耿芳介绍,快乐“三点半”活动师资主要由学校在职教师组成,部分校外办公机构的教练员及教师,或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社会人士、大学生、家长等各类志愿者,以及民办教育机构教师都是“三点半”课程师资力量的来源。
68岁的梁文敏,是铜陵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常务副主席。另外,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义安区实验小学布贴画和丝网花课的老师。“我现在每周二和周三会到义安区实验小学去,给孩子们上课也算是自己发挥余热,传承民间艺术了。”
据徐磊介绍,铜陵市对于为“三点半”课程授课的老师,平时会有相关人员负责日常考核工作,并做好日常考核记录。年终,学校还会借助网络平台,让学生和家长对老师进行满意度测评。
“我儿子参加了学校的足球班,今年暑假他们就代表铜陵市在安徽省小学生足球联赛中获得二等奖,我感觉他们老师的质量是非常过硬的。”学生家长王院生介绍,除了足球,儿子还参加了田径课,并在今年的区运动会上获奖了,这些都离不开老师们的贡献。
徐磊告诉记者,铜陵市将以“快乐三点半”为突破口,把准学生“减负”脉络,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使铜陵市“快乐三点半”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提升素质的乐园、健康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