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薄弱”到“新优质”的跨越
2018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薄弱”到“新优质”的跨越
合肥市新优质学校创建成就一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 记者 谢静
新优质学校创建配图 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项目化学习展示
 

合肥,一座日新月异、美丽宜居的现代化都市。教育事业也已成为这座城市亮丽的新名片,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伴生共进。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之后,在向着“品质均衡,高位均衡”的目标阔步前行的路上,合肥又创新路径,自2014年起实施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为打造大湖名城、建设幸福合肥提供了有力支撑,书写了一份精彩的时代答卷。本报与合肥市教育局基教处共同推出“合肥市新优质学校创建系列报道”,记录和见证新优质学校创建探索之路。 

从“薄弱”到“新优质”的跨越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在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进行,二年级学生用情景剧《洋葱头的历险记》展示了他们对玩具的探究过程,四年级学生以一幕幕小短剧和“思萌有约”访谈展示他们对共享单车生存现状的调查……形式多样的舞台表演和成果展示,引起台下师生和家长的共鸣,大家在这一个个富有创意的展示中见证了孩子们不同寻常的成长,看到了他们爱学习、会学习、会合作和充满自信的样子。而这正是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试点实施新优质学校创建所带来的变化。

据悉,2014年,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之后,合肥市又创新路径,以“品质均衡,高位均衡”为目标,正式启动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打造一批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为百姓提供更为公平、更为均衡、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六安路小学中铁国际城校区正是其中一所试点学校。如今,前两批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学校已完成三年创建周期并通过评估验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扩大了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的覆盖面,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便捷地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带来的红利,合肥真正把新优质学校创建这项教育民生工程建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上下联动推进 注重创建实效

2014年,合肥市正式启动了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努力打造一批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四年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主动参与创建,积极申报试点,先后四批共166所学校被确定为新优质学校创建单位,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21%。这些学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名校,有些还是亟待突破发展困境的薄弱学校。

合肥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在于全力拉长义务教育“最短板”,聚集一批薄弱学校,以“成就每一位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为追求目标,引导学校走向新优质,整体托高全市义务教育底部,要让所有学生家长都深切感受到“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是优质的”,不再为“择校”而纠结,不再为“学区房”而苦恼。新优质学校创建不急于求成,不好高骛远,而是努力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融洽、教学方式更多彩,让每所学校成为“最好的自己”。

新优质学校创建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上下一致,建立健全创建工作保障制度,下大力气、花真功夫、做实在事,坚决不搞花架子。合肥市政府分管领导经常开展调研,实地了解创建情况,多次牵头召开新优质学校创建推进会、评审会、调度会,听取汇报,研讨解决问题。各县(市)区政府大力支持,教育主管部门认真落实。

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自“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市、县、校三级联动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融入合肥元素 构建特色体系

合肥市教育局结合实际,在学习借鉴上海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融入合肥教育元素,成功构建了具有合肥特色的基本创建理论体系。一方面,内联外引,会议培训、赴上海学习观摩、实地考察以及在上海学校挂职学习、跟岗培训……创建理念和工作要求已经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立足实际,完善顶层设计,初步形成以“教育理念有新的提升、素质教育有新的成效、教育教学有新的进步、教育公平有新的跨越”为核心的创建工作总体要求,确定了“行政推进、学校主体、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专家引领、名师支撑、托高底部、铸炼品牌”为重点的创建工作基本思路,明确了“提升一个理念、实施一个规划、推进一个项目、建设一个名师工作室、建设一个创新实验室”为关键的“五个一”的目标任务。

为了确保创建不走样,合肥市教育局成立创建专家指导委员会,由上海专家、本土教授、知名校长和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联合组成的“智囊团”,扎根基层,为创建工作科学把脉,提供有效智力支撑,确保试点有品质,实现试点一所,提升一所,带动一方。合肥市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年度成果展和推进现场会,定期举办观摩交流与展示推进会。此外,强化评价,开展创建工作全程指导和评价,同时为了确保创建可持续,将新优质学校创建工作成效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

瑶海区近几年招考教师和开辟“绿色通道”引进的中小学优秀人才,优先充实到新优质创建学校中,进一步激发创建学校教师队伍活力;庐阳区组建“创建智囊团”,由局主要领导牵头,对试点学校进行跟踪督查;包河区与华师大合作,成立专家指导团队;蜀山区开展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合作项目,指导学校研发特色校本课程,试点学校的创建目标在课程建设实施中得到了有效落实;经开区研究制定了《经开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新优质学校创建纳入重点工作;高新区引进上海第三方教育机构,为试点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指导;肥西县将创建工作纳入《关于教育振兴五年行动的实施意见》。

创建带来生机 赢得家长好评

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各学校立足自身实际,精心选择实验项目,统筹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坚持以规划为牵引、以项目为驱动,加强探索,改革创新。合肥市亳州路小学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致力培养“互联网+”时代的优秀少年”,合肥市和平小学东校“育健智学生,绘五彩童年”,合肥市南艳小学“快乐教育”,肥东县石塘中心学校构建农村小学“书香校园”……各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教育更加个性化、特色化、优质化,形成了“一校一亮点、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崭新局面。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中铁校区是一所于2011年9月落成使用的新建校,学生差异性很大,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中铁校区自建校以来每年新增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普遍缺乏经验,专业成长还在起步阶段。这所年轻的学校,为了今后的发展、走出自己的特色,借着新优质学校创建的良好机遇,结合学校实际,实施“建设伙伴式教师团队,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这一创建带动项目,从创新管理打基础、课程建设促成长、研修机制做保障、交流平台求发展四个方面开始了学校迈向新优质的进程。三年来,该校以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机制为基础,通过学校教师研修机制建设及校本课程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从回归生活经历的成长体验课程、发展多元智能的多彩活动课程,到学科融合统整的项目学习课程,六小中铁校区的学生们快乐地经历着不一样的课堂,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位于合肥经开区南艳湖畔的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海恒分校,其前身历经了烟墩中学、第六十中学。三年前,学校生源大量流失,教师职业倦怠,学校举步维艰。2015年,随着“新优质学校”项目的推进,四十六中海恒分校入选第二批35所新优质学校,对全校师生来说,“破茧重生”的机会真正来了。根据校情,四十六中海恒分校选定“立足校本研修,实施智慧教育”作为学校的创建项目,厚植创新土壤,让每一位师生“超越过去,做最好的自己”。

“新优质学校”这个平台为这所薄弱学校打开了另一扇窗。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整体水平不断上升,教师的业务素养提升了,自信心更足了,“爱岗敬业、仁爱敦厚、团结奋进、追求最好”的团队精神日益彰显。校区生源从外流到回归,学生数由600多人迅速攀升到近2000人,班级数由15个班级增加到30个班级,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名气越来越响,百姓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该校英语教师王业玲初中就毕业于烟墩中学,1984年毕业后又分配到母校,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亲历了这所学校几十年来的起伏变化,也见证了学校这几年的崛起,即将退休的她看到现在学校欣欣向荣蓬勃发展,难掩内心的激动和自豪。

“新优质学校创建的过程是我们学校再创业、再发展的过程,我们看到了师生精神面貌的变化,收获了师生对学校的热爱、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海恒分校校长陈昌云说,现在的学校充满着“精、气、神”,充满力量,活力四射,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文明,越来越智慧。

一所所新优质学校的蜕变和崛起之路,正是合肥市新优质学校创建落到实处并取得实效的生动缩影。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