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表上看,儿童是成人的缩小版,但是从生理上看,可不是那么简单了。与成人不同,儿童的各脏器和身体机能都处在不断生长和完善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也会产生差异。他们的药物反应比成人敏感,也更易受到伤害。专家表示:“儿童药”不是“成人药”的缩小版那么简单,呼吁“儿童药”更加细化。(11月5日《金陵晚报》)
小儿药物剂量计算方法很多,包括根据体重、年龄、体表面积计算等,或按照成人剂量折算。其中,体表面积算法是最广为推荐的方法,一般认为此方法的科学性强,既适合于成人又适合于各年龄组的儿童。而按照成人剂量折算,则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和成人的身体环境等等是有区别的,而且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再加之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目前医药企业只是简单地把儿童药依据成人药的剂量递减是不合适的。而实际上,一些医药企业生产的儿童药,只是把成人药“变小了一点”,不够精细化。
据资料显示,每年都会发生相当比例的儿童用药安全事故,一些孩子甚至会因为用药的不合理,导致了终身残疾,成为人生悲剧。鉴于儿童用药的重要性,笔者以为,应该从多个层面,确保儿童药的安全和疗效。
一个方面是,在生产儿童药的时候,不应该简单依据成人的标准推算剂量,需要组织有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参与其中,专门研发适合儿童服用的药物,既要保证治疗的效果,又要保证绝对的安全。儿童药需要建立专门研发体系。
一个方面是,儿童药不仅需要“儿童版”,还需要更加细化。比如,有的家长就发现,一些儿童药的年龄跨度太大,1岁到8岁都可以吃,而有的“粉剂的包装”也不好使用,“半包”“三分之一包”不能准确把握。是否考虑专门生产“1~2岁”“3~4岁”“5~6岁”这样的药片和包装?
总之,儿童药不能满足于“不再需要掰”了,而是需要更加细化的生产标准,儿童药不该是成人药的缩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