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将军县”探秘
雅兴人生
一缸咸菜滋味长
下一篇4 2018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淮军将军县”探秘

□合肥 夏冬波
 

李鸿章创建的淮军,在中国近代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在变动最激烈、色彩最斑斓的中国晚清政局中,淮军以不同凡响的姿态,深刻影响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作为以乡勇民团起家的淮军,逐步成为晚清主要国防军和洋务运动最积极的推进者,淮军左右晚清军政前后达四十年。尤其在晚清所经历的“三千年未有之奇变”时代,淮军作为国防军主力,参加了抗日保台,戡定朝鲜“壬午兵变”“甲申政变”,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史学研究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完全的殖民地,淮军将士的浴血奋战、抵御外侮功不可没。

合肥及其环巢湖地区是淮军的摇篮和发源地,更是淮军的故里。淮军人物最集中的地区在合肥东乡(肥东)、合肥西乡(肥西)、合肥南乡(庐江)、合肥北乡(长丰),以及巢湖、无为、舒城、六安、桐城、寿县等地。据初步统计,淮军将领有数千之众。

现在一提到淮军,人们很自然地想到李鸿章,想到刘铭传,想到肥西,大家都说肥西是淮军故乡。其实,庐江、肥东也是淮军故乡,是名副其实的“淮军将军县”。肥西县在清朝是庐州府合肥县的一部分,顾名思义是合肥县的西乡;肥东县是合肥县的东乡,庐江县在清代是庐州府的第二大县,在合肥县的南面。由于地缘的关系,淮军首领李鸿章重用提携了一大批庐州府的将才士人。淮军的孕育得益于李鸿章父子和二张(肥东的张绍堂、肥西的张树声)。在淮军最早成立的铭(刘铭传)、庆(吴长庆)、鼎(潘鼎新)、树(张树声)四营中,肥西有“铭”字营和“树”字营,庐江有“庆”字营和“鼎”字营,各占其半。且“庆”字营和“鼎”字营是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底,受曾国藩之命组建,也是淮军组建最早的营头。淮军最集中的地区,在合肥的西乡和合肥的南乡,即今天肥西县的“三山”(大潜山、周公山、紫蓬山)地区和庐江县的“三河”(杭埠河、白石天河、马槽河)地区。“三山”地区淮军以肥西刘铭传,张树珊、张树声兄弟,周盛波、周盛传兄弟为代表;“三河”地区淮军以庐江刘秉璋、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曹德庆、王占魁等为代表;当然,李鸿章是合肥东乡人,亲友故旧多,在淮军的人员配属中,东乡人大多数承担亲兵、粮台、后勤辎重工作,淮军一线作战部队主要是肥西和庐江人。

在近代史上的数次著名战役中,都有肥西、肥东和庐江淮军的身影。其中著名者:有唐定奎抗日保台;时任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率庆军部队迅速戡定了朝鲜“壬午兵变”;中法战争中,刘铭传抗法保台,刘秉璋率部取得了“镇海大捷”和潘鼎新指挥并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的重大军事胜利;中日甲午战争中,有“丰岛海战”中宁死不降的肥东六家畈“仁”字营将士,有时任北洋海军提督的丁汝昌率北洋海军与日军进行了著名的“黄海海战”和“刘公岛保卫战”,还有聂士成在天津八里台抗击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而以身殉国。

肥西县淮军将领载入《肥西县志》者有218人,其中督抚2人,提镇以上35人,参将以上80多人;肥东县有督抚2人,提镇32人,总兵63人,参将86人;庐江淮军将领,督抚3人,司道10余人,提镇40多人,参将100多人。淮军将领封谥、授予勇号者众。可以说,肥西县和庐江县是名副其实的“淮军将军县”了。当然,淮军首领李鸿章及其李氏家族是合肥东乡磨店人,属于肥东县,加之肥东县的六家畈吴氏淮军将领也是人才济济,还有张绍棠、张文宣、郑国魁、黄瑞兰等,肥东县也应该是名副其实的“淮军将军县”。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