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乃至全省的产业版图上,包河经开区无疑是重要的一隅。作为合肥市唯一的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包河经开区先后获得第四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7个国家级称号和20项省级以上综合荣誉,在2017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评比中荣获第八名,综合实力排名合肥市省级开发区第一位。
近年来,包河经开区迎来“气质性”蝶变,以高质量发展绘就高端制造“云图”,定位于内陆开发核心区、创新发展试验区、三生融合示范区,正朝着国家级经开区的目标坚实迈进。 □ 唐朝 文/图
区位优越
由外围乡镇逐步融入主城
包河经济开发区创建于2002年5月,前身为包河工业区,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批准建设面积6.18平方公里。2015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更名并扩区,总体规划面积扩大至17.05平方公里。
据了解,包河经济开发区位于国家级滨湖新区、环巢湖科创走廊的核心区范围,南临巢湖168黄金湖岸线,东临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大圩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包河经开区响应合肥城市“1331”空间布局,城市职能融入合肥主城区周边新城板块,产业职能融入合肥科创走廊与服务中轴,生态职能融入合肥“襟河通湖”生态通廊,整个园区由外围乡镇逐步融入主城。
产城相融
开创全省独一无二的发展新空间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包河经开区累计完成区级财政收入6.2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4亿元;完成引资总量95 亿元,规模工业产值2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 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型产业89.5亿元,占总体40.7 %。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包河经开区的规划更为明确细致。定位于“省府门户 滨湖智谷”,着眼“产城融合 品质立区”,包河经开区高标准对接雄安新区建设,通过引入国内一流规划院制定空间和产业规划,注重补缺补差、提档扩面、完善配套,正从工业园3.0迈向4.0阶段。
“包河实现高质量发展,首看包河经开区,关键在于切实发挥好‘一体三翼’中‘体’的作用。”包河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园区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不断凸显。
聚力核心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动力转化
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包河经开区新注册企业2800多家,累计新增高新企业32家。其中国家和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8家。区内500多家科创型企业累计获批授权专利1062项,其中发明专利157项。
2017年以来,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省云制造战略发展研究院、国轩新能源中央研究院和合工大智能院省级数字化精密铸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省军民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中心等先后落地包河经开区,近20个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相继建成。
根据规划,包河经开区今后将以汽车产业为核心,以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主导,科技服务、供应链服务和数字创意产业齐头并进,进一步聚焦创新型科技型产业。
在新经济浪潮下,包河经开区开始超前布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技术领域,引导智慧产业与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主导、特色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