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乡村教师自掏腰包办起留守儿童之家
2018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九旬乡村教师自掏腰包办起留守儿童之家
和县“中国好人”叶连平19年义务辅导1000多名学生
 

“完了完了,从早上起床就开始批改作业,到现在只批改了两个班级,时间不够用呀!”10月23日,在和县乌江镇卜陈村留守儿童之家,91岁高龄的叶连平老师见到记者一行来访,他匆匆放下电话连连感叹自己“在和时间赛跑”。他说,他要把以前被耽误的时间夺回来,为党和人民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孩子。

从1978年重新返校任教到今年9月,叶连平坚守讲台整整40年。特别是退休后,他自掏腰包在家中办起留守儿童之家,连续19年义务辅导学生1000多人,在当地传为佳话。三尺讲台边,一头白发、腰背稍微驼的叶连平说,“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                  □ 张发平 文/图

历经坎坷,庆幸赶上辉煌新时代

“那时候苦啊!”叶老说,他出生于山东青岛,父亲是河北沧州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进入南京美国大使馆当勤杂工。三年半的大使馆工作,一天到晚跟外国人打交道,他学会了英语。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美国大使馆关闭,叶连平暂时失业。1951年,他开始参加劳动人民扫盲教育。1955年冬,叶连平任南京琅琊路小学群众夜校总务主任。1965年,经人介绍,叶连平来到安徽和县石跋河,在生产队当了近10年的猪倌。1978年11月24日,公社党委决定,让叶连平到和县卜陈中学当民办教师。

上任半年,叶连平就为学校创造了奇迹。他接手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结果中考考取11个,创下当时县办中学历史最高水平。一时间,叶老师的故事在和县传为美谈。1986年,我省启动民办教师转正工程,叶连平老师被获准首批转正。他的“四步”教育法在市、县教育系统得到推广,1987年他被省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988年被教育部评为先进个人。此后,他先后被评为巢湖市“最感动的人”“全国德育教育先进个人”“省优秀共产党员”和“中国好人”。

“我这一生最大的收获就是,有幸赶上这个辉煌的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我只往前看,不往后看。尽管历经坎坷,但是我现在不是很好吗?”叶连平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把失去的23年追回来,为党和人民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孩子。

守望乡村,创办留守儿童之家

1991年,叶连平从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退休。他发现,农村父母大多数在外打工,孩子无人督促,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如果不进行补缺补差,将来上了高中,学习会更加吃力。2000年7月,叶连平拿出1000多元退休金,对自家一间瓦房进行改造,砌了一块黑板,装上2盏日光灯,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从此,每逢双休日,他都坚持不懈给孩子们义务补习英语课,从不收费。不久,在当地政府帮助下,“留守儿童之家”盖起了两间瓦房,一间是教室,一间是图书室。

如今,不仅本地留守孩子来补习,就连县城和南京江浦等地的留守孩子也来补课。这确实给年迈的叶连平带来很大压力,但只要是困难家庭的学生,他从不推辞。有的学生住的很远,叶连平就让孩子在他家吃住。随着学生的增加,他将孩子们分成4个班,他一个人教4个年级,最低的是三年级,最高的是八年级。

“叶老师的授课方法,一般在黑板上分成四块,即病句、辨析、新单词、语法。”程雨秋今年读九年级,她在六年级的时候来这里补过英语。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在打工,她中午在叶老师家吃饭。一开始,她的英语成绩只在及格边缘徘徊,经过半年的补习,成绩明显提高,现在最高考过139分。

“老教师了,但我还要不断地学习啊!” 在教学过程中,叶连平也会遇到新知识,他谦逊地对记者说,比如“淘宝”一词,他就没有学过。因此,他在上课前,都会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变化,积极备课,先学习一遍。

克己奉学,19年义务辅导千余人

江明月在南京市一所大学读研究生。她读七年级的时候,英语、数学等功课跟不上。她和妹妹江敏都是留守儿童,家庭很困难。叶连平就主动把她接到自己的家庭辅导站,不仅免费补课,而且免费提供吃住。2009年,江明月考上南京理工大学,叶老师又把他的妹妹接来补课。回想起这些,这姐妹俩总会激动地说:叶爷爷就是我们的亲爷爷。

“必须走出课堂,通过直观教育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每年叶连平都会带领孩子们参观省科技馆、安徽名人馆、南京雨花台、和县西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每次外出经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都是叶连平自己掏钱。而他生活上却处处勤俭节约,身上的衣服还有窟窿和补丁。有一次,他应邀出去做报告,人家送来一个红包,他坚决退回。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叶连平说:我年纪这么大了,你们能不能帮助我保住晚节?对方这才拿回红包。

当然,刚开始时老伴时常抱怨他。而他说,该花的不能小气,不该花的一分都不能花。也有人对叶连平说,你现在这么大年纪了,该吃喝就吃喝,该穿就穿,别苦了自己。他笑笑:“我总是忘不了过去的艰苦,和过去相比,我已经‘大康’了。”

2013年,叶连平拿出部分退休金,在当地政府、爱心人士和企业共同捐资下,投入几十万元设立了“叶连平奖学金”,专门奖励周边中、高考成绩优异的留守学生,仅仅今年就发了23500元。19年来,叶连平克己奉学,把全部的身心投入留守儿童之家,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已有1000多人。

大爱无疆,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

今年8月7日,叶连平骑自行车去乌江镇为前来支教的孩子们买菜,在回来路上被一辆电瓶车撞倒,造成腰椎受伤。手术后,他在住院不到10天就要求出院。因为伤势未痊愈,腰根本直不起来,他就坐在板凳上给孩子们讲课、批作业。

“他就是一个倔老头。”从1997年到2002年,杨红雁吃住在叶老师家。说起叶老师的“倔强”,忍不住哽咽起来。她说:“有一次叶老师骑车家访,半路上被人撞翻了,我心疼他,就把他的破自行车扔了,叫他不要再骑车家访。当时他就很生气。还有一次,我劝他少收一点学生,毕竟年纪大了,他坚决不听,跟我发脾气。后来,我终于明白,在辅导孩子的问题上,他毫不含糊,没有任何人能劝住他。他受伤时,我去医院看他,明明疼的受不了,他还说自己没有事,我当时就哭得不行”。

10月23日,在上海开办一家男装订制工厂的常久明专门来看望叶老师。常久明回忆道:“那一年夏天,河水猛涨,淹没道路。叶老师出于安全考虑,让我别来了,等水落了给我补课。但是,那一天我还是涉水来到学校上课,叶老师看到卷起的裤腿上沾满泥水,他一把抱住我,‘孩子,辛苦了!’我觉得,那一个拥抱就是一个强大的力量和认可。叶老师的大爱、无私,对我在工作以后做人和做事影响是永远的。”常久明说,如今他不但经常来看望叶老师,还带头并组织一些爱心企业,给叶连平奖学金提供资金支持。

“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叶连平说,他的座右铭是:生命不止,战斗不息。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有人把他比喻为永不熄灭的烛光,他不认同。他说:“我没有烛光那么明亮,我充其量就是一只萤火虫,只要能够照亮孩子们念好书,我就是快乐的”。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