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一名手持利刃的在逃嫌疑人沿着清溪路向东狂奔,民警张雪松冲了上去将其扑倒。搏斗中,嫌疑人举起尖刀向张雪松凶狠扎去……经一夜抢救,年仅44岁的生命定格在这次抓捕中。
10月27日上午9时,民警张雪松同志追悼仪式在合肥殡仪馆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群众,挥泪送好民警张雪松最后一程。
□ 合公新 记者 王玮伟
面对尖刀,他奋不顾身扑向歹徒
雨后的清溪路显得格外宁静,经过雨水一天的冲刷,马路上已不见丝毫的血迹,路过的行人不曾想到不久前在这里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时间回溯到10月23日18时32分。合肥市区清溪路车流滚滚,在琥珀山庄附近路段,张雪松和同事正在对一名网上逃犯王某进行抓捕。
嫌疑人手握一把尖刀沿着清溪路人行道向东疯狂逃窜,张雪松一把将王某死死抱住。王某凶残地手持锋利的尖刀,从上往下死命地向张雪松身上扎去。尖刀贯穿肺部,张雪松仍死死抱住王某,不让其逃脱。此时,战友朱正祥、闫首宇和闻讯赶来的辅警程明已赶到现场增援。王某仍挥舞着尖刀负隅顽抗,闫首宇用力紧紧握住其手腕,争夺王某手中的尖刀,手指瞬间被刀划破。四人合力将王某压在地上,王某丝毫没有放弃抵抗,双脚不断上踢,并张嘴撕咬……看到战友给犯罪嫌疑人王某戴上手铐,将其完全控制住以后,拼尽最后一点力气的张雪松再也支撑不住了,瘫倒在地上,殷红的鲜血浸透了他白色的外套……
10月24日凌晨5时30分,因锐器刺击左背部导致左肺破裂、降主动脉破裂,致失血性休克,张雪松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洒泪追忆,生命如警徽永放光芒
1995年,21岁的张雪松从安徽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市公安局东市分局(今瑶海分局)巡警大队见习,一年后,转任该分局刑警大队办事员。此后的16年间,张雪松一直是一名冲在一线打击犯罪的刑警,抓捕、审讯犯罪嫌疑人是他的日常工作,他也乐在其中。
刚参加工作的张雪松常住单位,办公室就是卧室,刑警队就是家,年轻的热血全部挥洒在了打击违法犯罪的神圣事业中。但凡有抓捕行动,冲在第一个的永远是他,同事武俊清楚地记得,在一次抓捕行动中,张雪松一马当先,冲得太猛,竟然没有发现横在前面的玻璃门,直接撞碎玻璃就冲了进去,把大家惊得目瞪口呆。
作为一名老刑警,在视频侦查法制工作岗位上,张雪松默默奉献了5个春秋,眼瞅着支队各行动大队在视频技术支撑下连续打破抓捕记录,再次激发了他重返刑侦一线的激情。2018年8月,合肥市公安局开展机关民警下基层活动,张雪松悄悄找到支队领导,主动要求到警力相对紧张的一大队工作。
9月25日,张雪松从视频侦查支队法制大队转岗至一大队,又开始了往昔熟悉的刑侦一线工作,他迅速进入角色,每日加班加点、专办疑难案件。来到一大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张雪松参与抓捕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就多达26人。
10月22日23时42分,在雪松倒下的前一天深夜,平时不怎么用微信的他在朋友圈里留下这样一首诗:“秋风犯梧桐,朔意凌云霄。长啸意气满,利剑寒九州。廉颇尚未老,曹公临碣石。古调何须弹,新篇自在胸。”直抒了渴望再展新篇、再立新功的心声。第二天,他迎刃而上,用生命诠释了忠诚,正气直冲云霄。
刻苦钻研,平凡岗位成就不凡业绩
他,走的匆匆,把遗憾留给了家人。闻悉张雪松英勇牺牲的消息后,省市各级领导来到他的家里进行慰问。张雪松年迈的父亲张维志——这位没有多少文化、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哽咽着说:“他就是干这个事的,我们家人要支持他,他不去做,别的同事也会一样去做……有这样的儿子,我感到光荣”,在场人员无不动容。
其实,张雪松与父母相见的最后一面,还是在今年春节。大年三十,张雪松带着妻儿回老家过年,只在家待了两天,年初二就回到了合肥上班。
公安工作任务繁重,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妻子王冬霞非常理解支持丈夫的工作,总是默默地带好孩子做好家务,从不让他分心。10月23日傍晚五点多,他电话给妻子,“晚上要抓捕,顺利的话就回家吃饭。”两个多小时后,惊闻噩耗的妻子赶到医院时,张雪松正在手术室抢救,她紧紧抓着手术室的门把手喃喃自语“家里晚饭做好了,你倒是回来啊!”
此时,张雪松年仅11岁的儿子站在急救室门口,咬着牙、噙着泪,却始终没让眼泪流出来,他在焦急万分地等着父亲安全出来,他内心祈祷着那个每天给他做早饭的父亲,能够渡过难关。然而他等来的却是晴天霹雳,看着父亲渐渐冰冷的遗体,他一言不发……张雪松工作不忙时,最爱跟同事说起自己的儿子,11岁的儿子在家懂事听话,在校品学兼优。
张雪松离开了。为了城市的安宁、为了正义的力量、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警徽的光芒,他用自己的行动和付出,书写了一名人民警察对这一职业和万千百姓的爱与忠诚。只要有违法犯罪发生,张雪松们随时做好了出发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