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身已慢慢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健身房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由于法律的缺失,看似繁荣的健身市场却蕴含了隐忧。很多健身房的经营可谓乱象丛生,健身教练的资格证也是五花八门。”(10月15日《法制日报》)
有市场需求,就会有市场供给。这样一来,就形成健身的“卖方市场”,一定程度上“求大于供”。或由于市场需求过旺,又源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加之监管没有及时跟进,刺激着健身房供给的“虚火”——无照经营频现,健身教练以次充好……
健身房“量变”有可能导致“变质”。据悉,我国健身房数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预计2018年我国健身房数量将达到5800多家,会员人数有望进一步突破1000万人。有一种“量变”未必可以形成“质变”,相反,有可能导致“变质”,眼下的健身行业有加速“变质”的风险。只有量不断积累积极的、有益的元素,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一旦聚集一些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东西,就会变质。
健身行业,“打铁必须自身硬”。不规范运营的健身行业潜伏“不健康”,没有法律法规保驾护航的健身行业不能“固根本”,失去保障的健身卡等于“漂在水上”……健身行业,一个有现实需求的行业,一个为美好生活添彩的行业,不能自身就处于“亚健康状态”。健身行业首先要是一个健康的行业,不能是“虚假的繁荣”,更不能是“带病的虚胖”。健身行业不硬,不仅健身效果疲软,而且“行业病”也会趁机入侵。
健身行业应该“强身健体”。一个行业只有拥有自己的规范,并且,能够及时有效地监管,才能实现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健身行业乱象的产生,根源在于失范与失监。简证放权,给健身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自由空间,同时,也带来如何监管的新问题,以及职业资格许可“松绑”后的教练职业伦理重构等新情况。放权不等于“放手”,更不能“放任自流”。鉴于此,加强对健身行业的管理与监督必须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