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偏远荒岛上开垦出科技乐园
2018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科技工作者:偏远荒岛上开垦出科技乐园

□张艺文 记者 张治/文 杨硕/图
20世纪90年代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职工合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谆谆指导言犹在耳。1977年,安徽省召开了“向科学进军”会议,标志着省内科技春天的到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促使安徽省科技工作步入发展快车道。40年间沧桑变幻,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投身于安徽热土,一群心怀“中国梦”的科研人员背井离乡齐聚安徽,让昔日的偏远荒岛变成了如今的科技乐园,并有了一个响亮世界的名字——科学岛。

背井离乡被科技气质吸引

赵鹏,女,山东人,生于1978年7月,于2006年来到安徽学习并工作至今,2012年在等离子体所获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在日本静冈大学获电气电子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副研究员。她在低温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领域发表了十余篇国际高水平论文,目前任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研办副主任。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加诸在她身上的荣誉和光环很多,但于她而言最为喜欢的还是“科研工作者”这个称呼。

欲承王冠,必负其重,在科研的道路上,赵鹏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理学工学双博士学位就是她孜孜不倦的见证。“我的丈夫是岛上的一位科研工作者,最初我就是被他身上那种独特的沉稳气质吸引来安徽的。”说起与安徽的“科技缘”,赵鹏笑着回想起这段往事,“做科研的人最有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也就是在他的鼓励下,我放弃了北京的工作,从文科专业转为研究低温等离子体物理材料,考研来到了科学岛,来到了岛上的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不怕路远,只怕没有方向。正是在坚定了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信念后,赵鹏废寝忘食潜心求学,完成了“文转理”这看似不可能的蜕变。

与改革开放同生共长的赵鹏,亲身经历了安徽科技力量的创新发展阶段。“从最初的一片荒芜到1994年的HT-7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再到2006震惊世界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装置的成功,科学岛这个地方让人非常感动,科研人强大了科学岛,它也成就了科研人。”做科研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赵鹏说起安徽科研由衷自豪,“2011年的时候,我去日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交流的时候被问及工作单位,我说来自ASIPP(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当时有很多外国科学家大吃一惊,用很恭敬的态度谈及我们的大科学装置,更赞叹中国科技力量的强大,直到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已经在国际上有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名气。”

生于1978年的人,敢闯敢拼敢担当。“做科研就要做难的,努力去攻克别人攻克不了的难关。”本着这样的信念,赵鹏和她丈夫已在科学岛苦心耕耘十几年,今后,这对科研伉俪仍将继续克服难关、砥砺前行。

投身理论研究与世界对话

一个人的外在越是沉静,内心则越强大,于治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科研人。同样是生于1978年,同样是致力科研的博士,于治的与众不同在于工作时的沉静和源于骨子里的自信乐观。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相较于等离子体大科学装置的制作和实验部分进步的轰动世界,其数值模拟和理论方面的工作没有热烈的掌声,没有绚烂的烟花,有的只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扎实钻研。“本身核聚变就是一个非常难的学科,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整个全中国就只有一个等离子体的课题,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在这方面不但追平了历史差距,还推陈出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聊起等离子体的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发展的过往,于治不无感慨地说到。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强“科技梦”。在不断地实践与思考中,于治与理论团队从7个人成长到30多人,在无数个推导演算的日夜里,于治和众多科研人一起突破理论壁垒,全力推动中国与世界对话。“老一辈科研人为我们打下基础,我们为什么不能努力进取,让后辈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去摘取果实呢?”于治说,这些年国家在科研的理论研究方面投入越来越大,他感到肩上的责任也更加重大,“就算再苦,只要能为后人打下更坚实的研究基础,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欣喜遇上科技发展好时代

1978年,不仅仅是改革开放元年,也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创办的第一年,整整40年时间,三代聚变人,为了能源梦想,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安徽科研,稳步成长。2017年7月的一个夜晚,一个新的捷报从科学岛上的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传出:国家大科学装置——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标志着EAST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这一里程碑性的重要突破,表明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在稳态运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将继续引领国际前沿,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和未来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建设和运行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在改革开放之初,科学岛还只是一个交通不便的偏远孤岛,谁曾想40年后已成为安徽乃至中国的科技乐园?40年前的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默默无闻,谁又能想到40年后它已然在世界上名声大振?

“这里是一个让人非常感动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这代人遇上了科研工作者的春天,在这里我们可以心怀抱负大展拳脚,在这里我们可以埋头钻研潜心工作。”赵鹏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改革开放的科研受益者,也是安徽的科技力量探索者。“感谢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鼎力支持,让我们遇上科技发展的好时候。”

历史长河中无数星点记忆,尽在一个个科研人忙碌的背影中,那里有辉煌、有悲欢,更怀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访谈面对面:

问: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科技领域真切可感的变化有哪些?

答:资金投入一年年增加,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

问:目前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主要着眼哪方面?

答:培养优质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打造科研人才梯队。

问:工作以来最自豪的事情是什么?

答:有一次对外交流时,一位日本的科学家赞扬我们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并跟我说,他非常想来科学岛做实验做科研,而且很羡慕中国政府对科研工作的支持。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