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潮中,景区如何实现人流与收入双赢?
2018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降价潮中,景区如何实现人流与收入双赢?

天柱山风景区
五千年文博园国庆直升机之旅
 

(上接04版)

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李经龙:做好规划策划 瞄准“大经济”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景区为大众旅游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景区自身的问题也愈来愈突显出来。”安徽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李经龙认为,我国景区目前创新不足、同质化比较强,比如,大量景区跟风建设造价昂贵的玻璃栈道。同时,景区服务质量不够高,虽然景区分了不同的A级,但是一些景区的服务质量以及基础设施配套仍然比较落后。越来越多的业外人士投资管理景区,不少房地产商转型涉足旅游行业,专业度有所缺乏,导致很多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创新能力的把握等方面不足,包括运营、营销各方面可能还囿于传统的产业模式。除此之外,很多景区仅仅定位于经济接待,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忽略了景区的其他功能。比如,对于国家公园要求要有教育、游憩、科研、环保等四大功能。

“降价或者免门票是景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由于阶段性的原因,现在景区对经济过多的重视,西方国家大多数的国家公园都是免门票,个别收费也是微乎其微。相比之下,我国的景区门票价格偏高。景区是国民共有的,应该国民共享,门票过高会阻碍国民旅游休闲的权利,随着未来经济的发展,景区继续降价是大势所趋,公益性的景区甚至应该完全免费”,李经龙告诉记者,“但是,景区习惯了传统的门票经济,降价作为过度,可能一时都接受不了。其实,景区不能只盯着门票经济,更应该看到‘大经济’,降低门票价格,更多游客进来了,西湖免费,却带动了周边其他的休闲经济,对杭州来说整体的收益更大。”

“在新的历史时期,游客的个性化越来越高,提倡定制化旅游。自驾游趋势愈来愈强,游客不愿接受跟团游的约束,开始摆脱传统的跟团游。随着游客的成熟、旅游阅历的丰富,对景区就会有比较,对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智能化的需求明显增加,借助智能手机把智慧旅游融会贯通到一起,一机游天下。”李经龙告诉记者。

那么,在降价潮的背景下,景区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把握大众旅游的新需求?李经龙建议,首先,景区要做好调研,包括对市场需求和自身禀赋的调研,景区有什么、可以提供什么、周边有什么、自身能够做什么,这些调研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景区要反思,通过创新提升自身,追求服务质量,未来是重效益、质量,而不能只重视数量。做强旅游商品、旅游娱乐,把旅游产业链做起来,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从而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

其次,景区要做好规划和策划,在市场形势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景区做好规划、策划,做出与众不同,才有希望能够达到创唯一、创差异、创技艺、创回忆、创遗产、创艺术、创移动等一系列的高度,只有这样景区才会有新的征程新的方向,不会像以往那样随大流、想到哪里搞到哪里,高瞻远瞩的规划和策划显得尤为重要,创意十足的规划和策划能够助长景区发展的步伐和高度。

北京城脉文化CEO、城脉研究院院长蒋晨明:人来了,还怕没有钱?

“什么是景区,可能概念和解释很多,其实就是‘游客所在的一个旅游场景’。这里面关键的无非就是两个点,一个是‘人’,一个是‘场景’”,蒋晨明告诉记者,“景区的问题表现得这么多,总的来说,还是没有理解透‘景区’,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理解不够,对‘场景’的理解不够。”

“这两个关键词,归结起来,最重要的还是‘人’,因为‘场景’是为谁而造的,还是根据‘人’的消费需求来的。”蒋晨明认为,新时期,人的旅游需求在发生明显变化。可我们的很多景区还停留在一二十年前甚至几十年前,比如,现在交通发达了,生活条件改善了,人见的世面广了,以前有些景区会造假景点来吸引客流,比如做个假长城,以前可以火,现在还行吗?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为什么有些景区执迷不悟,这跟我国旅游市场的特征有关系,就是各类消费需求并行存在。”一二线城市,大多会选择自由行,有创意的旅行,可中国太大了,还有大量四五线城市,还有大量农村没出过门的,他们的首选还是还热衷于传统报团旅行。有些景区固守传统运营,游客还在爆增,只是因为附近市场落后在支撑它,千万不要沾沾自喜,一定往前看,看未来,看趋势,现在就着手改变。

再说场景。场景是这两年的新词,其实它出现的太晚了,对于旅游业来说,早就该发明这个词了。旅游就是经典的场景。传统说“人在画中游”,画,是静态的,是你去看它,但你可能只能是远远的欣赏,我们原来没看过漂亮的东西,或者说很少出门看到漂亮的东西,这就很满足了。

现在说什么,叫“人在场景中”。场景是什么?是画吗?是,又不是。它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比如一个美景景区,原来买门票进去拍个照,就是旅游。现在在美景中就得想办法让游客玩起来HIGH起来,在里面吃美食、喝茶、游戏、养生、民宿等,这是体验是场景。

“景区降价是全民赞同,甚至有些景区早就该免票了。”景区的核心在于“人”。来了人,还怕没有钱?还是要回到“场景”,有了人,景区给他不断地提供消费的场景,那都是钱。今年国庆,黄山风景区旺季门票下调,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甚至实行了限流,即使门票收入同比下降,但非门票收入却大大增加。

当然,一提到降价这个问题,景区可能会傻了,没门票收入了怎么办?这样做的前提是,景区必须彻底理解“人”和“场景”到底什么意思。别看“人”最好写,但也最难读懂,这个要花功夫研究。

蒋晨明认为,“在此基础上,还必须重视和擅长两点才能把握好大众旅游新需求。”一是“内容”。旅游业说到底是一个“内容”输出的产业。这里说的“内容”并不是常说的写几篇文章,而是指景区装了什么好东西。“假长城”,其实就是一个“内容”,只不过它是个坏东西。什么是好东西呢,就是把握住人的心理需求,有场景感,有互动体验的内容,就是好东西。张家界的玻璃栈道就是好内容,因为它满足了游客关于惊险的非同寻常的体验。如果还不能理解什么是好内容,那就直接对比玻璃栈道和假长城,答案不言自明。再者,好的内容不仅意味着客流,还约等于时间,它可以延长游客在景区的时间长度。旅游业都知道,这个时间就等于金钱。

“还有就是要重视营销。好的内容是营销的基础,但光有好内容也不行,等着游客自己找上门来显然不可能,如今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景区不做文章,游客就去别的地方了。营销是自己的营销部做吗,那也早已OUT了,营销要通过专业化的市场团队。这是一个专业化分工越来越垂直的时代,还想什么事都要自己操刀,早就过时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很多景区还扭不过弯来。”蒋晨明说道。

此外,蒋晨明认为景区营销上也需要扭转一些观念,应当重视“原生营销”的理念,将内容与营销有机融合才是王道。景区利用“445策略体系”做好文旅营销,包括:以SWOT分析为基础的4个维度,它解决的是“我是谁”;以“四性法”分析为基础的4个路径,它解决的是“我要到哪里去”;以及以实操手法为导向的5个窍门,它解决的是“我怎样去”,“所以今天我们说什么才是一个营销成功的目的地,就是一个可以让人拍100张照片,发10次朋友圈的场景”。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