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池之游
黄村进士第
写碑之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黄村进士第

□ 合肥 刘君早
 

徽州,钟灵毓秀,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有着状元故里美誉的休宁县更是君子文化,气象万千。据史料记载,自宋嘉定十年(1217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休宁县出了十九名文武状元。回溯历史,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自下而上就有崇文重教的文化底蕴,当族里有人取得功名,考中状元,做官廉洁,道德楷模,为故乡为家族赢得了荣誉,他们建坊,修祠堂,以致纪念颂扬,传播正风,勉励后人。

进入黄村,青石板铺就的山路幽静、曲折蜿蜒,翻过山梁,一座古色古香、典型的徽州村落映入眼帘,村内的民居粉墙黛瓦错落有致,而在群山绿树环抱的黑白之间,星星点缀着十几座古老沧桑的建筑,飞檐翘角的祠堂,斑驳小巧的古桥,交相辉映于山清水秀之间。黄村距今有1100多年的历史,现保存有众多明、清、民国三朝时代的古民居。黄村的进士第,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是黄村黄氏族人为嘉奖和纪念黄福而建。整个建筑南北朝向,坐落于村落中心,风水最佳位置。建筑四周封闭,斑驳的马头墙十分高大,青黑色的房顶尽显肃穆,占地面积约790平方米,在黄村这个小山村里显得较为庞大。黄村进士第在明朝曾经作为官宅住人,清朝改为祠堂,所以建筑工艺和风格上有着从实用到公用的过渡。进士第较为特别的是,在门屋前增建有门楼,地面做小四水归堂;在寝楼后又加一天井,并在后天井的垣墙上做假门楼,加大了建筑的层次感,在纵轴线上形成进深为五进的格局,这个是有别于徽州大都数古祠堂非常明显之处。

在徽州一个房子天井的多少也能够体现出房子的等级以及家庭主人当时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黄村进士第是四进四明堂,四明堂配四天井,门廊门屋享堂寝殿都配了四个天井,尤其是中间两个天井规模非常宏大。在徽州民居当中有一句话:上有天井下有明堂,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在整个徽州古祠堂的建筑上来说 黄村进士第是很特殊的一个例子,也是目前保存很完整的一个。进士第门楼为七层斗拱,为四柱三开间结构,典型的明代建筑式样,斗拱上雕梁画栋,石雕精微。门楼上方竖镶一龙框,上书“乡圣”二字门楼正中嵌有明代“嘉靖辛卯年(1531年)十一月”地方官员“为己丑科赐进士出身黄福立”的“进士第”大黑字木匾一块,据说此匾上面原有一块,腐烂后现出第二块,就是现有的这块,可见当时匠师用心之远见。

木匾左右分别刻有两块文官、武将木雕,在木匾上方,刻有一块双龙戏珠木雕,加以云纹作边。下方刻有一块双狮拱绣球木雕,云纹与上方一致。上下呼应,左右对称。而在大门左右开间上,均对应有两块木雕,上刻龙下刻马,云纹作框,寓意龙马精神,为徽州木雕中的精品。跨进大门,第一进为门楼,内有天井。黄村进士第建筑上为了丰富空间序列,在门楼后又建筑了门屋,借此增加建筑群的层次感,二进门屋中间为门道,两侧为耳房,由于建设的年代不同,门屋的前后柱础风格布置各不相同,前面为莲花型,而门道后方的柱础为方形。为了显示主人显赫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在门屋中采用七层斗拱,较享堂还多出一挑,彰显身世之重。

门屋门道两侧立着两个黝黑的抱鼓石,粗硕的冬瓜梁简朴庄重,梁栿雕刻精美,跨入大门,门屋横排矗立四根粗壮的槠木立柱,屋梁为三架梁,结构严谨的封檐板、屋椽和斗栱,精雕细刻的平盘斗、月梁、雀替,以及用料厚实却装饰简洁的木顶结构,让人不由得为徽式建筑的营造艺术赞叹不已。宽敞的庭院两边侧廊相连,纵横甬道,四水归堂比较宽大,由于连绵细雨的滋润,地坪和水池绿苔满布。

站在明亮的天井望向享堂,正梁中央悬挂着一块御赐牌匾:光裕堂。进士第的门屋、寝楼的柱网结构采用徽州祠堂中常见的减柱法,减去明堂前檐柱,用大额承托明堂正贴梁架,这样既突出明堂,加大了明堂的立宽面,显得气势宏伟,又减少了立面开间数,不但极大地增强了层次感,而且避免了僭越等级之嫌。寝楼两侧巨型楹柱上挂有对联:“东鲁雅言诗书执礼,西京明诏孝悌本仁。”说的是儒家的知书达理、孝敬父母、兄弟友爱,这副楹联充分体现黄氏族人尊崇程朱理学重教尊儒的思想。黄村进士第整个建筑木结构较严密,保存完整,具有典型的徽州明代民居的手法特征。建筑内木雕、石雕、砖雕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堪称徽州古祠堂式建筑中的珍品。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