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10岁了,一点家务都不会……”“连自己的书桌都懒得整理……”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家长“吐槽”自家的孩子有多懒。调查显示,7成孩子对家务劳动不主动。对此心理专家表示,其实孩子天生爱劳动,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并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 梁维霞 彭群 刘亚萍 记者 马冰璐
10岁娃从不做家务
提起10岁的女儿,家住合肥市稻香村街道的潘女士发愁不已,“都10岁了,一点家务都不会做。”潘女士说,邻居家的孩子和女儿年龄相仿,不仅会扫地、洗碗,还会做简单的饭菜。
潘女士说,女儿小时候非常乐于帮忙做家务,“因为越帮越忙被我说过几次,从那以后,她就不爱做家务了。”如今,每次潘女士招呼女儿给自己“搭把手”,小姑娘总是摆手拒绝,并以“做不好”“要写作业,下次再帮”为理由。
无独有偶,家住合肥市金湖社区的吴女士也有着同样的苦恼,“儿子12岁了,一点家务都不会,长大后可怎么办?”吴女士打算不能任由儿子“偷懒”,得想想办法,激励他参与劳动,学做家务。
7成孩子对家务劳动不主动
一项有关劳动的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对家务劳动和自理性劳动抱有消极态度:有72.7%的学生对家务劳动不主动;有36.4%的孩子从来不干家务;有51.3%的孩子每天做家务一般在20分钟以下;还有15%的孩子连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用品都由家长来整理。
调查还显示,多数家长认为劳动应该让位于学习:有60%的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有65.9%的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不要求孩子做家务。在回答“当孩子以学习为借口而拒绝做家务时,您怎么办”时,有91.9%的家长表示妥协。
其实,孩子天生爱劳动
“其实,孩子天生爱劳动。”对此,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黄松霞表示,从孩子的天性来讲,他们对劳动并不恐惧,相反却跃跃欲试。儿童行为专家发现,在6周岁之前,孩子劳动意识的萌生与劳作本身产生的趣味性相关,也就是说,孩子觉得劳动更像是一种游戏,比如他洗碗,不是因为洗碗这件事吸引了他,而是洗涤剂产生的泡泡吸引了他。
到了6周岁左右,孩子开始领会到劳动带来的充实感,领会到劳动能力提升后被夸赞、被需要的骄傲感,此时,正是让孩子介入一些不那么有趣,需要支付体能与毅力的家务劳动的好时机。但为什么很多家长反映,到了6周岁以上,孩子反而变懒了,对劳动失去了兴趣?黄松霞表示,这是因为不少家长误信“树大自然直”,家务不用学,长大后自然会,甚至以为孩子爱劳动会耽误学习。“还有的家长自己也嫌弃家务活,那么孩子自然也不会喜爱。”
黄松霞建议,家长的错误劳动观会影响孩子,有的家长甚至把分配家务活当成惩罚孩子的手段,“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家长要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君玲表示,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爱捣乱,不相信他们能够做好一件事。一旦孩子犯了错,把东西弄坏,就会迎来家长的一顿训斥和责骂。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赏识和赞美,如果因为孩子犯了错就要被责备,那么孩子就会对劳动产生抵触的心理;相反的,多给孩子一点鼓励和赞美,会让孩子充满激情,更积极自信地去做任何事。
孩子的好奇心需要不断的体验才能满足,只有多让孩子尝试,才能培养他们爱上劳动的好习惯。家长应学会正确引导,多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日积月累,孩子才能保持对劳动的热情,从而真正爱上劳动。
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不爱劳动的习惯,家长该怎么帮他勤快起来呢?胡君玲建议,家长需要正式地告诉孩子:“从现在开始,你要每天做家务。”在告诉孩子时应采取一种和善的、商量的态度。如果孩子不同意,父母应该坚持自己的意见,并向孩子说明坚持意见的理由。
作为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教一教、试一试、帮一帮的方法,首先为孩子示范,然后和孩子一起逐步完成。对于没有完成的事情,父母应启发他们把事情做完,千万不要埋怨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