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青藤书屋”
狗尾巴花 温暖的乡愁
方寸之间,成就永恒
3上一篇 2018年9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方寸之间,成就永恒
——方成的百年人生
□ 淮北 李令飞
 

漫画大师方成近日驾鹤仙去,老先生生于1918年,今年恰好100周岁。小时候家里有本《方成漫画选》,那个年代书很少,翻来覆去地看,常常被其中的人物和故事逗得开怀大笑。

方成是笔名,原名孙顺潮,祖籍广东中山县,村子距孙中山老家翠亨村不远。方成家族在当地算是小康人家,祖父和伯父很早就去美国谋生;父亲孙笑平在北京铁路局文牍课做小职员,方成出生在北京。方成从小在北平读书,193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入学第二年恰逢抗战爆发,方成向学校请假,在香港舅舅家住了两年。1939年秋,方成回校继续求学,这时武汉大学已搬迁到四川乐山,方成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来到了遥远的大西南。

武汉大学教室和宿舍分布在乐山的各个角落,文法学院和图书馆设在文庙,武大是迁校至后方时带出图书最多的大学,学校也颇以此自傲。文法学院的同学思想活跃,经常写一些文章贴在文庙的墙上,他们称之为“壁报”,方成有时来文庙图书馆借书,看到墙上贴的这些慷慨激昂的文字,难免眼热,于是也有了办壁报的想法。

方成所在的理工学院在高西门外的露济寺,教室不够用,宿舍也很简陋,四川有泡茶馆的习俗,同学们于是便到茶馆里看书或者聊天,一待就是大半天。台湾著名教授齐邦媛抗战时期也在武汉大学读书,她在《巨流河》中描述了男同学们泡茶馆的情景:“散布在小城的六座男生宿舍,一半是香火不盛的庙宇,一半是简陋搭盖的通铺。它们的名字倒很启人想象,如龙神祠、叮咚街、露济寺、斑竹湾……自修室都不够用,但是旁边都有茶馆,泡一盏茶可以坐上半天,许多人的功课、论文、交友、下棋、打桥牌、论政都在茶馆。”

就是在齐邦媛笔下惬意的蜀中茶馆里,方成与几个要好的同学计划办一份壁报,壁报取名为《黑白》,每周出一期,壁报社就叫“黑白社”。同学们有的写诗,有的写文章,有的主持版画,方成负责漫画——这便是方成漫画生涯的源头。

方成原来很少画漫画,只是在北平参加学生运动时曾试着画过,有一定的基础。这个壁报社只有方成一人画漫画,每周都需要稿件,于是他便四处搜寻合适的题材。最先画的是学校里的身边事,乐山气候潮湿,居处简陋,老鼠又多,经常咬坏学生的衣服行李。方成根据这些内容画了一些有趣的鼠画,妙趣横生,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方成刚到学校时,宿舍里很多臭虫,晚上咬得睡不着觉,于是爬起来捉臭虫,抓住掐死后放在纸袋里,天亮一数,足足60多个。多年以后,方成对当年捉臭虫的事还记忆犹新,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想起这件事,画成《一觉醒来》,有漫画艺术特色。”

1942年夏天,方成从武汉大学毕业,经老师介绍到乐山五通桥镇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工作。研究社是抗战爆发后从天津搬到四川的,属于国内有名的化工研究机构,方成是化学系出身,在这里做事非常对口,和同事们相处也非常融洽。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方成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化学家,但就在这时,一件事情改变了方成一生的道路。方成有个同事的妹妹毕业于川大外语系,据方成回忆,这位小姐有西方风度,演话剧,会画画,懂粤语,冰雪聪明,对方成也很热情。方成深深爱上了她,但表白时却遭到拒绝,方成非常痛苦,于是决定离开乐山去上海。至于方成去上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上海有许多画报,号称是中国漫画摇篮,他觉得可以画画来养活自己。

1940年代末,方成从上海回乡探亲,以后辗转去了香港。此间,方成与端木蕻良、黄永玉、臧克家、张天翼等左翼文艺家交往密切,在他们影响下,创作了大量讽刺漫画,矛头直指当时的黑暗社会。画如人生,人生如画;方寸之间,成就永恒——方成的百年人生为这句话做了最完美的诠释。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