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名 道不尽的合肥故事
2018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地名 道不尽的合肥故事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地名算是其文化名片。悠悠千年,合肥这座历史文化古城诞生了众多名人名家,也形成了众多名街名巷,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一个优美动人的传说,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邹传科

三里庵 据《县志》记载,在合肥老城的历史上,先后有过二十六座庵庙,但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一座建于唐代的“月潭庵”,拆迁后重建的“莲花庵”、“宝莲寺”,以及有名无实的“三里庵”,其他的庵庙都已淹没在历史的烟雨之中。三里庵原来在合肥市老城的西部,离城三里的地方,现在的国购广场北面蜀山新村内,的确曾经有一座尼姑庵,就叫做“三里庵”。据明教寺住持大师介绍,三里庵建于唐代,与莲花庵为姐妹庵,但规模不大。1998年赵朴初先生为其题了名,并在门前摆了香炉 ……

三孝口 昔日在合肥城西门附近曾住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一老母,膝下有三子张梅、张祝、张松,乃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为了照顾好老母,三子轮流精心守护左右,不轻离片刻。这年,老母不幸患痈疽。三子办法用尽,终未能挽救老母的生命。老母咽气后,三子又变卖掉家产,为老母料理后事。一日邻舍失火殃及张家,三兄弟移柩不及,奋不顾身扑在上面泪如雨下。大火熄灭后,三兄弟皆死,厝棺却没有损伤。从此,张家所住的十字路口西街口被人们称为“三孝口”。 关于此传说,《合肥县志》有段记载。

四牌楼 位于“市中心的中心”(今长江路和宿州路交口)。旧时人们在这里建楼,取名奎星楼,希冀合肥文脉延续、文风昌盛、文运高扬。1928年重建的四牌楼曾名“马、王二公祠”,纪念为保卫合肥免受军阀和白俄骑兵蹂躏的马祥斌、王金韬将军。抗战初期不顾礼仪廉耻的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刻有“礼仪廉耻”牌匾的四牌楼。四牌楼作为当时合肥最高的建筑虽然在20世纪仅仅存在了十年,但四牌楼一带如今已成为老城区最繁华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九狮桥 过去老合肥城内是有一座九狮桥的,就在现在的九狮桥位置。那是因为西起杏花村东到小东门原有一条九狮河(南淝河一段)故道,唐时是合肥的北护城河,宋代合肥城北扩,南淝河自合肥城的西北角水西门向东顺新河道下流,这九狮河就成了城中的一段内河。九狮河两岸商肆林立,市面繁荣,因“日进斗金”又名金斗河。成了市内污水沟的九狮河1956年被填平,九狮桥自然“寿终正寝”。1999年,随着淮河路步行街改造的完成,在明教寺门口无河自然也无水的淮河路水泥地上冒出个“九狮桥”来。

孝肃桥 横跨南淝河已近千年的孝肃桥,解放后一度曾改称芜湖路桥、延安路桥,但民意促使有关部门复名孝肃桥。合肥现有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和浮庄组成的包公园。而以包公谥号“孝肃”命名的孝肃桥,时刻提示我们:“直则万世之公道伸,平则天下之人心服”。

百花井 相传唐末杨行密起兵庐州,官至吴王,他的女儿百花公主出嫁后,特为她建造一座府第,院中有一口老井,此井深不见底,井水清澈,冬暖夏凉,且不论旱涝常年保持充足的水源。而百花公主每日必以井水为镜,临井化妆。后来,人们称这个地方为“百花井”。

【合肥老地名几宗“最”】

1、最具爱情色彩的老地名:赤阑桥

提名理由:宋代词人姜夔在此演绎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代代流传。以至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去乡多年,回合肥后还特意探询赤阑桥原址所在。

2、古时最具商业气息的老地名:买卖街

提名理由:在水运时代,是具商贸和流通功能的地名。

3、最遗憾的老地名:四古巷

提名理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出生的旧宅所在地,但此宅三十年前“不幸”被拆除。

4、最有影响但已消失的城门:威武门、德胜门

提名理由:古人出征,喜欢“出威武、进德胜”。可惜,因城墙全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列之于此。

5、最早出现洋楼的老地名:洋楼巷

提名理由:今省立医院以北。如今洋楼不存,但更多鳞次栉比的楼房,已远超当年的洋楼规模。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