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6版)
西河今昔: 文旅有道展魅力
积墨堂、敏求阁、泽及堂、照虚室、城市记忆馆……走进西河古镇,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现在的西河古镇正在努力地将民俗风情、特色小吃和古镇深厚的文化相结合,加大力度,为将古镇打造成为一个绿色的特色文化小镇而奋斗。
通过文化搭台,以引进名人汇聚文气,西河古镇以中秋民俗文化节、年货节等“为媒”,加快推进文旅融合,为西河古镇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自身不断的完善优化,形成了叫得响、有内涵的文旅品牌,让西河古镇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书画创作又为西河古镇注入了新的生命。从李振东画展、到曹伟才书法展、在到曹维祥画展以及朱明德速写展。其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画家朱明德先生,以古镇为家,创办了工作室,将西河古镇的徽式建筑、风土人情尽入笔下,如今,朱明德画室已成西河老街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2017年,首届“月上西河”中秋民俗文化周在西河古镇上演,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西河古镇“化身”为民俗集市,中秋之夜以民乐演奏、绚丽灯光、河灯祈福等多种形式,给游客带来视听双重享受。
“仅去年‘十一’期间古镇旅游收入近200万元,10余家农家乐接待游客近1万人次,营业收入达50万元,点燃了火爆的国庆中秋旅游市场。”古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了解,今年中秋节期间,红杨镇将举办第二届“月上西河”中秋民俗文化节,打响古镇“民俗”旅游牌。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春节到来之前,西河古镇精心筹备了首届年货节,也再次吸引芜湖县本地以及芜湖市区、宣城、南陵等周边地区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年味、体验民俗,并进一步带动本地土、特农产品走向市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中央电视台《2018春节戏曲晚会》也在西河古镇设立了分会场,西河“亮相”央视,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浓郁的年味与独特的地域文化。 西河古镇将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步伐,加快特色小镇申报和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充分挖掘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引进更多新业态,推动西河古镇文旅紧密融合,擦亮西河名片,助推乡村振兴。
传统古镇,如何闯出一条当代文化之路?西河古镇在业内规划上做足了“文章”。记者在西河古镇规划上看到,这个600多年的古镇将着重提升古镇产业特色,制定了鼓励民宿和农家乐发展的相关意见,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古镇经济,将古镇打造成文创特色小镇、摄影集聚地、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吸引大批艺术家、创客和创业者投资兴业。
在高起点规划的基础上,西河古镇重点抓建设、抓产业,抓发展、抓繁荣,采取招商引资聚财气。引入了上海鼎世集团、西美咖啡,大力发展乡村游、古镇游、农家乐、民宿,把老粮站改造成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古韵文化创意园。
西河扬帆: 全域旅游促蝶变
“西河古镇于2014年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政府还编制了《西河老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西河古镇旅游业态策划》,对西河进行保护性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打造全域旅游”,古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省级公路湾西路的开通,更是将镇域内的旅游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串联起和平森林公园、珩琅山、怡龙生态园等绝美景色和人文景观,这些景点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芜湖市乃至周边地区游客竞相追逐的新热点。”
悠悠珩琅,淡沐佛光;清清江水,福泽两岸。珩琅山,芜湖最高峰,史传“小九华”,石壁峭耸,其上石如孤鸟望月,其下龙潭碧波荡漾,弋江犹如白练自山脚环流而过,形状各异的天然溶洞分居珩琅主峰四侧,“三寺一塔”静守灵山,山下玫瑰谷项目诉说着浪漫的爱情故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红杨镇整合西河古镇与珩琅山资源,推进和打造“西河旅游景区”创4A。
“天然氧吧、绿色空调”。和平生态园,动植物品种繁多,名稀树木近百种,每年有数万只鹭鸟和数以千计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灰鹭在此栖息、繁衍。每到春夏之交,鹭鸟就云集山林,有“雪(白鹭)压青松、万鹭齐飞”之奇观,被誉为“芜湖天然动植物园”。
丘岗地貌,地势起伏。红杨山,因地制宜修建了双发车双赛道和20公里森林穿越道路,已作为主场地成功举办了四届“红杨山越野车王争霸赛”,崎岖复杂的地形,精彩激烈的竞技场景,让游客零距离体验速度与激情。
青弋江畔,繁花似锦。怡龙生态园,坐落在生态经济林中,四季如春,每当各种树木开花的时候,漫步园中,感觉置于花的海洋。山庄内的湖水碧波粼粼,可垂钓、休闲、划船,大量白鹭在此休憩,亦是园内一道美丽壮观的风景线。
滔滔南来,汩汩北去。青弋江,赋予红杨镇无限生命与活力。青弋江两岸,珩琅山清逸秀丽,古民居古朴雅致、外滩沙质细腻,古码头青石叠垒,构成了以“青山、绿水、碧洲、老街”自然风光特征为一体的美丽的沿江风光带。
(图片由红杨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