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虚假认证 应提高违法成本
非常道
防范短信“半夜盗刷” 不能只剩关机一招
规范网络直播需要打好“组合拳”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8年8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遏制虚假认证 应提高违法成本

□史洪举
金招牌 王恒/漫画
 

很多人对于有机食品缺乏了解,一些商家利用这点,把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与有机食品混在一起销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称,虚假标称有机食品的现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根本不是有机食品;一种是“挂羊头卖狗肉”。并存在认证机构自律不足,商家花钱买认证问题。(8月21日《中国青年报》)

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很多人越发注重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有机食品自然会受到青睐。而有机食品认证造假,无疑既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又侵犯消费者权益。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有欺诈行为的,将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如果系食品,则可能承担退一赔十的责任。而无论是认证机构为商家出具虚假认证,还是商家伪造认证,均属于虚假宣传或虚假广告。由此造成消费损害的,认证机构将与商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且可能承担50万元或者违法所得10倍以下罚款,或者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的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的话,还有可能构成犯罪。

笔者以为,遏制虚假认证现象,应以凌厉的监管态势重典治乱,让造假者没有生存空间。如大幅度提高罚款金额等违法成本,当某种违法行为被查处的概率为十分之一,则罚款金额至少应为违法所得的二十倍以上,方能有效压缩套利空间,形成威慑,让潜在的违法者心存顾忌。据报道,现在有机食品的监管主要是由认监委负责,采取飞行检测的方式,对生产的某一过程进行抽测。那么,如果抽检的概率是二十分之一,则对造假者的罚款至少应为四十倍或者更高,否则就会让商家有机可乘。

其次应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防范商家伪造认证。如要求认证机构提供借助互联网、APP、二维码的认证查询体系和追溯体系。让消费者通过“扫一扫”即可快速查询相关产品的来源和认证情况,同时严厉惩戒恶意造假的商家和认证机构。这样方能让有机食品的认证更加规范有序,让公众吃得更安全,更放心,不至于被逼为食品领域的“专家”。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