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工商局针对近期多起消费者微信转错账维权难事件,由省消保委出面,向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发出书面《建议函》,并于7月23日进行面对面约谈。腾讯公司于8月1日回函书面承诺对微信支付予以整改。(8月14日澎湃新闻)
如何保障非现金时代的支付安全,就成为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毋庸讳言,要确保微信支付与转账过程中的资金安全,首先要用户自己多加注意,要对自己的钱包负责。其次就要各支付平台、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用户资金账户安全保障,严密安全支付措施,增强对各种骗术的抵御能力等等。再则,公安机关也要严打各路骗子,斩断非法资金转移渠道,让他们下不了手、骗不走钱。总之,除了用户自己小心,相关各方也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全力帮用户化解支付风险,提供良好的安全支付条件才行。
此外,在做好安全防范,尽可能减少误转错转以及上当受骗事件发生的同时,也要针对可能发生的支付安全问题准备好救济措施。尤其是提供资金托管和交易服务的第三方平台,此时更应有所担当,不但要在事前做足安全功课,还要在事后积极协助当事人追讨,哪能出现浙江消保委指出的以“保护用户隐私”为万能理由来搪塞用户协查请求的状况?试问如果收款用户压根就是个骗子,平台是不是也要连骗子一起“保护”?
问题是此类情形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此前媒体曾先后报道过多起用户转错账,而支付平台拒绝透露收款方任何信息的事件。难道用户遭遇此类问题,只能寄希望于对方良心发现,主动退回,要不就只有哑巴吃黄莲,自认倒霉?
现在终于由政府部门代表消费者向这一不合理局面“开炮”。显而易见,作为服务提供商,那些第三方平台并没有尽到对用户维权追款的积极协助义务。而对于消保委提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腾讯公司也表示虚心接受,并承诺将积极采取整改措施,不断完善产品安全与服务流程。
不过,在维护用户追讨错款的合法权利的同时,也的确应合理兼顾其他用户个人隐私保护的需求。不能说谁都可以以“转错账”为由随意查看对方账户、身份和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对此,还应探索建立一种可行的机制,来满足双方的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