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的“富广场” 就是举报信
“游戏师”不能只要利益不担责任
给“熊孩子” 补上“社会规则”这门课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给“熊孩子” 补上“社会规则”这门课
□苑广阔
 

在博物馆或图书馆里大声喧哗,高兴了还能扯着嗓子吼几句;在餐厅里,绕着桌子各种奔跑、跳跃;还有在地铁里穿着鞋踩椅子……暑期,公共场所里“熊孩子”猛增。一直从事志愿者讲解的于女士说:“都说‘熊孩子’,这还不是因为‘熊家长’而来的么?应该趁着假期,给孩子补上‘社会规则’这堂课。”(8月4日《北京日报》)

想必很多人在公共场所都遇到过这样的“熊孩子”,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多数人都抱着宽容、忍让的心态看待之,有些喜欢较真的人,则可能会对孩子出言制止,或者是劝说孩子身边的大人加以约束和管教。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大人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制止和教育,各方皆大欢喜;二是一些父母家长片面袒护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行为听之任之,甚至责怪别人多管闲事,最终导致双方发生矛盾和冲突。

当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所调皮捣蛋,影响和妨碍别人的时候,很多家长习惯以“孩子小,不懂事”来应付搪塞别人,殊不知正是这样的错误理念,才最终导致了“熊孩子”的诞生。所谓的“不懂事”,往小了说是孩子调皮、任性,缺乏是非观念,但是往大了说,这就是缺乏规则意识,缺乏对社会规则的敬畏与遵守。

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够平稳、健康、正常的运转下去,正是各种社会规则在里面起作用的结果;我们每个社会成员之所以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相安无事,各自按照自己的轨道生活,也是因为各种社会规则在其中起到的润滑和调剂作用。而一旦这样的社会规则得不到遵守,每个人只顾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那么整个社会必将乱成一锅粥,人人都成为“无规则社会”的受害者。

所以越早让孩子懂得社会规则,敬畏社会规则,遵守社会规则,那么他就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整个社会体系,也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与配合,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少点磕磕绊绊,多点顺利顺畅。有人说暑假正是给孩子补“社会规则”课的好时机,笔者对此深表赞同,因为暑假正是孩子参与社会生活最多的时候,正是我们告诉他们什么是社会规则,为什么要遵守社会规则的时候。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