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精神 徽笔传承
2018年7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匠心精神 徽笔传承

 

毛笔,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首。而徽笔以独特的制作技艺制作而成的徽州毛笔,既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又有很高的观赏、收藏价值,是古今书画艺术大师与收藏家们喜爱的瑰宝。

杨文出生于徽笔世家,祖父祖母均为制笔好手,开设过毛笔作坊,同为制笔好手的父亲杨恒云和母亲吴木英在公办笔厂做事。业余时间,就在家中手把手地教他做笔。杨文也因此走上了制作徽笔的道路。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徽笔的制作技艺相当考究,仅一只笔头的制作,就有72道工序之多。一般地说,徽笔制作技艺包括“水作工艺”和“干作工艺”两部分,其水作工艺流程主要有:选毛料、叠毛、去油脂、去皮脂和绒毛、齐毛锋、配毛料、梳整毛片、卷制笔柱、披笔被毛、扎笔根等;其干作工艺流程主要有:选笔杆、安装笔头、黏合笔头与笔杆、修笔头与定笔型、刻字等。杨文认为,这其中,“选料”、“齐毛”、“配料”、“黏合笔头”和“修理笔头”这5道工序至关重要。

徽笔,发轫于宋代,一度被列为进献朝廷的贡品。由于历史上的徽笔产量极少,加之毛笔市场的急剧缩减,因此,徽笔及其制作技艺便日渐式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杨文还能毅然地走徽笔制作道路实属难能可贵。杨文的“杨文笔庄”与“徽笔工艺研究所”,现在已经发展到拥有制笔、研究人员二十多人的规模,年产各式徽笔十多万支。杨文的儿子杨达学业完成以后,也子承父业加盟徽笔事业,一年多以来,他对徽州毛笔的制作技艺很有天赋,而且认真、勤奋、刻苦,现有小成。杨文表示:“今后我将加大力度,广收门徒,以确保徽州制笔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记者 周诚 文/图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