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实习生 黄倩 蔡苗苗 记者 徐越蔷) 改革开放40年来,家家户户的能源使用不再单一,从过去烧柴火,到如今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走进寻常百姓家,合肥市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7月28日,记者来到滨湖惠园小区,整齐的楼房迎着朝阳林立。杜女士走进自家厨房,打好鸡蛋,拧开天然气,开始给家人做早餐。“比以前方便多了,40多年前,一直使用的是柴火。”杜女士对记者说,那时候房前屋后堆放着许多柴火,做饭的时候空气中都飘着白灰。
“上世纪80年代,我们用的基本上都是散煤,冬天的夜里,煤炉的烟囱总是冒着大股大股的浓烟……”杜女士回忆说:“到了90年代初,罐装石油液化气开始普及,使用蜂窝煤的人就逐渐少了。进入新世纪后,又通了天然气。”杜女士说,有了天然气,不用再炝着烟生火了,也不用扛着液化气罐上下楼。“天然气用完了,直接缴费就行,很方便。现在的日子很幸福,我也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候。”
2002年12月18日,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推进,合肥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在肥东三十埠正式奠基;2003年11月20日,天然气正式入肥。到2005年9月25日,城市燃气由人工煤气全部置换为天然气,合肥全面进入清洁高效的天然气时代。2010年,合肥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合肥市燃气管理条例》。自此,合肥燃气的使用范围将不再限定于市区二环以内,而是普及到含几大开发区的“市区建成区”。
在未来,将有更多的人享受清洁能源。今年6月22日,省发改委公布《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意见。在该规划中,我省将有序推进天然气下乡,在有条件的乡村推动居民生活、公共服务、小型工商业等领域天然气利用,采用管道、独立供气、压缩天然气等方式,打通农村天然气利用的“最后一公里”。